伥字释义
基本释义
〈名〉
(形声。从人,长声。本义:狂)
同本义
伥,狂也。俗字作猖。——《说文》
何桀纠之昌披兮。(以昌为之。)——《离骚》
号为“伥子”。——《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伥,狂。”
迷信传说中的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的鬼,这种鬼引导老虎咬别的人。如:为虎作伥
旧指为盗贼察情探路的人。也指助纣为虐的恶人
其为响马贼之伥无疑。——清·酉阳《女盗侠传》
〈动〉
无所适从。又称伥伥
人无法则伥伥然。——《荀子·修身》
文字详解
伥说文解字
倀【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褚羊切,音䓪。《說文》狂也。一曰仆也。
又狂行不知所如也。《禮·仲尼燕居》瞽者無相,倀倀乎其何之。
又倀鬼,虎齧人,人死,魂不敢他適,輒隷事虎,名曰倀。《聽雨記談》人遇虎,衣帶自解,皆別寘於地。虎見人躶,而後食之,皆倀所爲。倀可謂鬼之愚者也。
又《集韻》仲良切,音長。義同。
又除庚切,音棖。獨立貌。
又《廣韻》《集韻》𠀤豬孟切,音趟。《廣韻》萌倀,失道也。《集韻》倀〈亻亨〉,疎率也。
伥字源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