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李邕 唐代李邕(678年—747年),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人。 唐朝大臣、书法家,文选学士李善之子。出身赵郡李氏江夏房,博学多才,少年成名。起家校书郎,迁左拾遗,转户部郎中,调殿中侍御史,迁括州刺史,转北海太守,史称“李北海”、“李括州”。交好宰相李适之,为中书令李林甫构陷,含冤杖死,时年七十。唐代宗即位,追赠秘书监。作为行书碑文大家,书法风格奇伟倜傥,李后主称赞“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宣和书谱》“李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王右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传世碑刻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等。

印字释义

  • 拼音yìn
  • 注音ㄧㄣˋ,
  • 笔划5
  • 五笔QGBH

基本释义

〈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2. 同本义

    印,执政所持信也。——《说文》

    玺者,印也。印者,信也。——蔡邕《独断》

    印,验也。——《苍颉篇》

    玺谓之印。——《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

    每字为一印。——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密布字印。

    每一字皆有数印。

    其印自落。

  3. 又如:印务(有关印章管理和收发文书的工作;也指官印和职务);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印佩(官印);印牌(将印或令牌);印囊(古代装印信的口袋);印曹(掌刻印的官)

  4. 泛指图章

    凡写诗文,名印当在上,字印当在下,道号又次之…试看宋元诸儒真迹中,用印皆然。——明·徐官《古今印史》

  5. 又如:打印(盖图章);印匣(印章盒);印篆(印章);印合(印盒,模子)

  6. 痕迹,标记

    原来宋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唤做“打金印”。——《水浒传》

  7. 又如:手印;印痕;印识(犹印记)

  8. 用尖头工具划的线。如:活塞在汽缸壁上划的一道印

〈动〉

  1. 盖章

    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睡虎地秦墓竹简》

  2. 又如:印子债(一种高利贷,即印子钱);印结(清制外省人在京考试或捐官,皆须在京的同乡京官为具保结,上盖六部印,这文书叫“结”。盖印的“结”叫“印结”);印马(验收马匹时诸监按马之优劣,在不同部位加不同印记);印子铺(房)(放印子钱的处所);印封(盖印的封泥);印署(盖印签押)

  3. 印刷

    板印书籍。——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若止印二三本。

    若印数十本。

    此印者才毕。

  4. 又如:印板(指用木或金属雕成的印刷底板);印板儿(刻着字的板。喻印象深刻);印造(印刷制作)

  5. 印证。证明与事实相符

    虽时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证印:印证)。——清·袁枚《祭妹文》

  6. 又如:印正(证明;验证)

  7. 铭刻。如:深深印在脑子里

  8. 直接将印在上。如:印有两分的邮票

  9. 使物上留下痕迹

    脚上印着黄泥。——郭沫若《女神》

  10. 又如:印合(模子)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yìn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同本义〖officialseal〗
印,执政所持信也。——《说文》
玺者,印也。印者,信也。——蔡邕《独断》
印,验也。——《苍颉篇》
玺谓之印。——《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
每字为一印。——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查看更多]

印说文解字

印【子集下】【卩部】 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𠘄《唐韻》於刃切《集韻》《韻會》伊刃切《正韻》衣刃切,𠀤因去聲。《說文》執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卪象相合之形。今文作卩,瑞信也。手爪以持印。會意。《廣韻》符,印也。印,信也,亦因也,封物相因付。《增韻》刻文合信也。《前漢·百官公卿表》二千石皆銀印,二百石以上皆銅印。《註》師古曰:刻文云:某官之印。

姓。《廣韻》左傳,鄭大夫印段,出自穆公子印,以王父字爲氏。

印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印字的李邕其他书法,李邕书法作品其他的印字,李邕的其他印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