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字释义
基本释义
叉
〈动〉
用同“岔”。分岔。如:劈叉;叉路(岔道);叉港(与大河相通的小河)
使前进、谈话的方向偏向另一边。如:急忙叉开说;路没选中,一下叉到别地方去了
另见chā;chá;chǎ
叉
〈动〉
挡住,卡住
那大师傅就叉着门,不叫我们走。——《儿女英雄传》
另见chā;chǎ,chà
叉
〈动〉
(指事。小篆为“又”(即手)上加一点,指出叉手的动向。本义:交错,交叉)
手指相交错。也泛指一般的交错、交叉
叉,手指相错也。——《说文》。段注:“谓手指与物相错也。凡布指错物间而取之曰叉,因之凡岐头皆曰叉。”
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全唐诗话》
又如:叉手
刺;扎取。如:叉了一槽干草;叉鱼
〈名〉
古代的一种兵器,头有分杈
红漆了叉。——元·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
叉子
挺叉来往。——《文选·潘岳·西征赋》。注:“叉,取鱼叉也。”
又如:鱼叉;粪叉;叉竿(带叉头的竿)
两短直线相交所成的图形。如:打个叉
另见chá;chǎ;chà
叉
〈动〉
分开,成叉形。如:叉着腿站着;拇指和食指叉成个“八”字
另见chā;chá;chà
文字详解
叉说文解字
叉【子集下】【又部】 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初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初加切,𠀤音差。《說文》手指相錯。《玉篇》指相交也。《增韻》俗呼拱手曰叉手。《柳宗元詩》入郡腰常折,逢人手盡叉。
又《酉陽雜俎》蘇都識匿國有夜叉城,城舊有野叉,其窟見在。《唐書·酷吏傳》監察御史李全交酷虐,號鬼面夜叉。
又《唐韻》楚佳切《集韻》初佳切《正韻》初皆切,𠀤音釵。義同。
又《正韻》婦人𡵨笄,同釵。
又《正韻》兩枝也。
叉字源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