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王羲之 魏晋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渡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吞字释义

  • 拼音tūn
  • 注音ㄊㄨㄣ,
  • 笔划7
  • 五笔GDKF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2. 同本义

    吞,咽也。——《说文》

    吞舟大鱼也。——《后汉书·杜笃传》注

    吞长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与风水相吞吐。——宋·苏轼《石钟山记》

    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吞炭(吞咽火炭毁嗓子);吞舌(闭口结舌不言);吞舟(吞航。吞舟之鱼,能吞舟的大鱼);吞刀刮肠(喻痛下决心,改过自新);吞牛(比喻少年气概豪迈);吞咀(吞食);吞下一条鳝鱼

  4. 吞并,消灭掉

    吞,灭也。——《广雅》

    兼有吞周之意。——《战国策·西周策》

    而交吞揆之。——《楚辞·天问》

    吞二周。——汉·贾谊《过秦论》

  5. 又如:吞楼(侵吞);吞夺(侵吞掠夺);吞据(吞并,占据);吞声忍气(强忍气愤而不出声);吞声忍泪(形容强忍悲伤);吞声饮恨(抱恨无言);吞哀(隐忍悲伤)

  6. 容纳

    吞若云梦者八九。——司马相如《子虚赋》

  7. 忍受

    气断声吞。——《聊斋异·促织》

  8. 又如:吞恨

〈形〉

  1. 痴呆

    灯窗苦吟,寒酸撒吞。——汤显祖《牡丹亭·腐叹》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tūn
【动】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同本义〖devor;swallow〗
吞,咽也。——《说文》
吞舟大鱼也。——《后汉书·杜笃传》注
吞长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与风水相吞吐。——宋·苏轼《石钟山记》
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更多]

吞说文解字

吞【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吐根切《集韻》《韻會》他根切,𠀤音𨹙。《說文》咽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吞若雲夢者八九。

《廣韻》吞,滅也。《增韻》幷包也。《戰國策》隂謀有吞天下之心。

《廣韻》他前切《集韻》他年切,𠀤音天。姓也。漢有吞景雲。

《集韻》咽也。《穀梁傳·隱三年註》其所吞咽者,壤入於內。《釋文》吞,敕恩反。

音天。《王筠詩》桓桓信無敵,堂堂寧有前。九圻良易舉,八荒安足吞。

吞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吞字的王羲之草书书法,王羲之书法作品草书的吞字,王羲之的草书吞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