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王羲之 魏晋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渡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味字释义

  • 拼音wèi
  • 注音ㄨㄟˋ,
  • 笔划8
  • 五笔KFIY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

  1.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2. 同本义

    味,滋味也。——《说文》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味者,气之父母也。——《鹖冠子·泰录》

    五味六和十二食。——《礼记·礼运》

    一镬之味。——《吕氏春秋·察今》

    其味皆苦。——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味亦苦。

    味苦而微辛。

  3. 又如:味如嚼蜡(比喻诗文枯燥,读后令人心情不舒);入味(有滋味);味口(犹胃口。指食欲);味欲(对美味的嗜好);口味(饮食品的滋味)

  4. 食物

    食不二味,坐不重席。——《韩非子》

  5. 体味;体会。如:味精(体味精深)

  6. 佛教语。六尘之一。如:味尘(佛教谓六尘之一。谓饮食之五味能使人起贪欲而污真性,故谓味尘)

  7. 旨趣;意义。如:情味(情调意味);韵味(含蓄的意味);味况(情味和情状);味外味(文字言辞之外的意境、情味)

  8. 气味。如:茉莉花的香味

〈动〉

  1. 辨别滋味;品尝。如:品味(品尝);味赏(玩味欣赏)

  2. 用心通过阅读和思考、观察和实验求得知识。如:味览(用心细览)

〈量〉

  1. ——用于中药配方药物的一种为一味

    加入几味祛风的药。——《儒林外史》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wèi
【名】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同本义〖taste〗
味,滋味也。——《说文》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味者,气之父母也。——《鹖冠子·泰录》
五味六和十二食。——《礼记·礼运》
一镬之味。——《吕氏春秋·察今》

[查看更多]

味说文解字

味【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無沸切,音未。《說文》滋味也。《玉篇》五味,金辛木酸水鹹火苦土甘。《禮·王制》五味異和。

《老子·道德經》味無味。《列子·天瑞篇》有味者,有味味者。《後漢·郞顗傳》含味經籍。

五味,藥名。《抱朴子·僊藥篇》移門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本草綱目》作菋。

《集韻》莫拜切,音𩎟。飮食之味。

莫珮切,音妹。器光澤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味縣。《註》孟康曰:味音昧。

《釋文》亡曷反,音沫。《禮·檀弓》瓦不成味。《註》味當作沫。沫靧也。○按《集韻》《類篇》引《禮·檀弓》瓦不成味,作莫佩切,而《釋文》則止亡曷反一音,今兩存之。

味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味字的王羲之其他书法,王羲之书法作品其他的味字,王羲之的其他味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