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宋克 未知宋克(1327―1387)字仲温,一字克温,自号南宫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明代初期闻名于书坛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之一。与高启等称十友,诗称十才子。宋克学书取法甚高,楷宗钟繇,行书慕二王,章草学皇象之《急就章》,笔力清峭劲拔,笔意圆融洒脱,尤其是他的小草和章草,冠绝一代,吴宽评其书谓:“一克书出魏晋,深得钟王之法,故笔精墨妙,而风度翩翮可爱。仲温书索靖草书势,盖得其妙而无愧于靖者也。”其书出于魏晋,深得钟、王之法。擅长楷书、草书,尤精工章草,为当时第一。他的章草,延续赵孟頫、邓文原的风格又有所发展,融入了今草和行书的写法,更加流利、矫健。

咄字释义

  • 拼音duō
  • 注音ㄉㄨㄛ,
  • 笔划8
  • 五笔KBMH
  • 五行

基本释义

  1. (形声。从口,出声。本义:呵叱声)同本义

    咄,相调也。——《说文》

    咄,相诃也。——《字林》

    咄,啐也。——《苍颉篇》

    咄!口无毛。——《汉书·东方朔传》。注:“叱咄之声。”

    郭舍人疾言骂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史记》

    咄!你是个破落户。——《水浒传》

  2. 又如:咄叱(呵责);咄啐(呵斥);咄骂(呵斥辱骂)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duō
【叹】
(形声。从口,出声。本义:呵叱声)同本义〖tut-tut〗
咄,相调也。——《说文》
咄,相诃也。——《字林》
咄,啐也。——《苍颉篇》
咄!口无毛。——《汉书·东方朔传》。注:“叱咄之声。”
郭舍人疾言骂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史记》
咄!你是个破落户。——《水浒传》

[查看更多]

咄说文解字

咄【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當沒切,敦入聲。《說文》相謂也。《前漢·李陵傳》立政曰:咄,少卿良苦。

《廣韻》呵也。《戰國策》呴籍叱咄。《前漢·東方朔傳》朔笑之曰:咄。《註》師古曰:咄,叱咄之聲。

泉名。《寰宇記》咄泉在淨戒寺北,人至泉旁,大叫大涌,小叫小涌,咄之則涌彌甚。

《韻會》咄咄,驚怪聲也。《後漢·嚴光傳》帝卽其臥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爲理耶。《晉書·殷浩傳》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增韻》咄嗟,咨語也。《晉書·石崇傳》嘗爲客作豆粥,咄嗟便辦。

《正字通》或曰汾晉之閒,尊者呼左右曰咄,左右必諾。司空圖作休沐記用之。

《前漢·西域傳》郁立師國,王治內咄谷。《註》咄,丁忽反。

《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括切,音掇。《玉篇》叱也。

《前漢·東方朔傳註》鄭展曰:咄,音豽裘之豽。◎按師古以鄧說爲非,然鄧有此音,今存之。

叶都聿切。《蘇轍·香山賦》母令東坡,聞我而咄。奉持香山,稽首仙釋。

咄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咄字的宋克行书书法,宋克书法作品行书的咄字,宋克的行书咄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