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王羲之 魏晋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渡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嗣字释义

  • 拼音
  • 注音ㄙˋ,
  • 笔划13
  • 五笔KMAK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从册,从口,司声。册,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的文书。口,下令。甲骨文从大,从子,从册,会意。大子,即嫡长子。本义:诸侯传位给嫡长子)

  2. 同本义

    嗣,诸侯嗣国也。——《说文》

    舜让于德,弗嗣。——《书·舜典》

    将使嗣位。——《书·舜典序》

  3. 又如:嗣王(继位之王);嗣君(继位的君主);嗣主(继位的国君);嗣位(继承君位);嗣皇(继位的帝王);嗣圣(新继位的皇帝);嗣临(继登皇位)

  4. 继承;接续

    嗣,继也。——《尔雅》

    禹乃嗣兴。——《书·洪范》。传:“继也。”

    其弟嗣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嗣位(继承君位);嗣产(继承子产的事业);嗣徽(继承善美的德行);嗣守(继承并遵守和保存);嗣芳(承继前贤者);嗣承(继承);嗣封(承袭先人而受封);嗣统(继承皇位);嗣武二祖(继承汉高祖、汉光武二祖的事业);嗣音(继续传其音信);嗣事(继续从事);嗣奉(继前人而敬受)

  6. 过继。如:嗣母(继母)

  7. 通“司”。主持,掌管

    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师旅。——《国语·晋语四》

    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识,百姓浅然不识其邻。——《荀子·哀公》

    远近高下,各得其嗣。——《管子·版法》

〈名〉

  1. 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

    今又不礼于卫之嗣。——《左传·昭公七年》。注:“新君也。”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左传·襄公三年》

    及长当就国也。(王)立嗣子融从长请车骑。——《汉书·淳于长传》

  2. 又如:嗣子(帝王或诸侯的嫡子);嗣孙(承嗣的子孙);嗣体(承嗣之人);嗣适(承嗣的嫡子)

  3. 后代

    夫晋侯非嗣也,而得其位。——《国语·周语上》

    此君婆娑,政坐宦薄,著书未成,嗣息中绝。——明·王世贞《与俞仲蔚书》

    尝有壹男子,然无一日之命,至今无以讬嗣续,恨痛常在心目。——唐·柳宗元《与杨京光凭书》

  4. 又如:后嗣;嗣人(子孙);嗣胤(子孙后代);嗣息(子孙);嗣继(子孙);嗣续(子孙世代继承)

〈形〉

  1. 次,第二的

    载燔载烈,以兴嗣岁。——《诗·大雅·生民》

  2. 又如:嗣岁(来年)

〈副〉

  1. 接着,随后。如:嗣后(自此以后)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动】
(形声。从册,从口,司声。册,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的文书。口,下令。甲骨文从大,从子,从册,会意。大子,即嫡长子。本义:诸侯传位给嫡长子)
同本义〖inheritsovereignty〗
嗣,诸侯嗣国也。——《说文》
舜让于德,弗嗣。——《书·舜典》
将使嗣位。——《书·舜典序》
又如:嗣王(继位之王);嗣君(继位的君主);嗣主(继位的国君);嗣位(继承君位);嗣皇(继位的帝王);嗣圣(新继位的皇帝);嗣临(继登皇位)
继承;接续〖inherit;continue〗

[查看更多]

嗣说文解字

嗣【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台孠《唐韻》《集韻》《韻會》𠀤祥吏切,音飼。《說文》諸侯嗣國也。从冊从口司聲。《註》徐鍇曰:冊必於廟史,讀其𠕁,故从口。《玉篇》嗣,續也,繼也。《書·舜典》舜讓于德,弗嗣。《大禹謨》罰弗及嗣。

《詩·鄭風》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傳》嗣,習也。《疏》學習音樂。

姓。《廣韻》風俗通云,衞嗣君後。

叶音祚。《前漢·敘傳》孝武六子,昭齊無嗣,燕刺謀逆,廣陵祝詛。《註》師古曰,嗣合韻音祚。

嗣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嗣字的王羲之其他书法,王羲之书法作品其他的嗣字,王羲之的其他嗣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