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董其昌 明代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董其昌主张学古变古,但在书法神韵问题上的迷信观念,却比古人尤有过之”。 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态字释义

  • 拼音tài
  • 注音ㄊㄞˋ,
  • 笔划8
  • 五笔DYNU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

  1. (会意。从心,从能。简体字为形声。从心,太声。本义:姿态,姿势与状态)

  2. 同本义

    態,意态也。——《说文》。段注:“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从心能,会意。心所能必见于外也。”

    柔远能迩。——《虞书》。郑注:“能,恣也,恣即态也。”

    人之态不如备。——《荀子·成相》。按:“诈态也。”

    尽变态乎其中。——张衡《西京赋》

    滂心淖态。——《楚辞·大招》

    狗偷致态。——傅毅《舞赋》

    宁溘死而流亡兮,予不忍为此态也。——《楚辞·离骚》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李渔《芙蕖》

    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淮南子》

    尽态极妍。——唐·杜牧《阿房宫赋》

    密则无态。——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3. 情状,神情

    览将帅之变态。——司马相如《上林赋》。又如:病态;情态;气态;液态;态色(踌躇满志的神色);态状(状态;状貌);态浓(妆扮浓艳)

  4. 用以表明动作主体和动词表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见“主态”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tài
【名】
(会意。从心,从能。简体字为形声。从心,太声。本义:姿态,姿势与状态)
同本义〖posture;carriage;attitide〗
態,意态也。——《说文》。段注:“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从心能,会意。心所能必见于外也。”
柔远能迩。——《虞书》。郑注:“能,恣也,恣即态也。”
人之态不如备。——《荀子·成相》。按:“诈态也。”
尽变态乎其中。——张衡《西京赋》

[查看更多]

态说文解字

態【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𠀤他代切,音貸。《說文》意也。从心从能。《徐鍇曰》心能其事,然後有態度也。或从人作㑷。

《集韻》乃代切,音耐。義同。

叶徒故切,音度。《司馬相如·子虛賦》觀壯士之暴怒,與猛獸之恐懼。徼𠫷受詘,殫覩衆物之變態。

叶他計切,音替。《戰國策》科條旣備,民多僞態。《楚辭·九章》懲於羹者而吹𩐒兮,何不變此志也。欲釋階而登天兮。猶有曩之態也。

叶他禮切,音體。《司馬相如·封禪書》白質黑章,其義可喜。旼旼穆穆,君子之態。

叶土宜切,音梯。《屈原·離騷》忳鬰悒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爲此態也。

态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态字的董其昌行书书法,董其昌书法作品行书的态字,董其昌的行书态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