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俞樾 清代俞樾(1821年12月25日—1907年2月5日),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城关乡南埭村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俞樾工书法有江声之风,以篆、隶法作真书,善以隶笔作楷书,别具一格。寻常书札,率以隶体书之,尤工大字。如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苏巡抚陈龙重修寒山寺时,有感于沧桑变迁,古碑不存,便请俞樾手书了这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其时,俞樾虽已八十六岁高龄,仍以其饱满的情怀,稳重的章法,浑圆的笔意,挥洒淋漓,一气呵成。俞樾作书后数十天,便倏然长逝了。所题诗碑成为绝笔。这块由俞樾补书诗碑名擅当时,拓本流传甚广,古雅拙朴。

惰字释义

  • 拼音duò
  • 注音ㄉㄨㄛˋ,
  • 笔划12
  • 五笔NDAE
  • 五行

基本释义

〈形〉

  1. (形声。从心,隋省声。本义:不恭敬)

  2. 同本义

    惰,不敬也。——《说文》

    滕成公来会葬,惰而多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今者治平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宋·苏轼《教战守策》

  3. 又如:惰傲(怠慢);惰慢(懈怠不敬;懈怠涣散);惰肆(怠慢放肆);惰骄(骄傲懈怠);惰偷(懈怠苟且,懒惰)

  4. 懈怠;懒惰

    惰,懒也。——《广雅》

    佚而不隋,劳而不慢。——《荀子·非十二子》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军争》

    诸司素偷惰。——《明史·海瑞传》

  5. 又如:惰懈(懒惰懈怠);惰力(不图进取的消极落后力量);惰心(怠懒的思想);惰失(怠惰失职);惰劣(怠惰无能);惰侈(懒惰奢侈)

〈动〉

  1. 衰败

    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墨子·脩身》

  2. 又如:惰坏(败坏);惰君(败坏国事之君)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duò
【形】
(形声。从心,隋省声。本义:不恭敬)
同本义〖slighting〗
惰,不敬也。——《说文》
滕成公来会葬,惰而多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今者治平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宋·苏轼《教战守策》
又如:惰傲(怠慢);惰慢(懈怠不敬;懈怠涣散);惰肆(怠慢放肆);惰骄(骄傲懈怠);惰偷(懈怠苟且,懒惰)

[查看更多]

惰说文解字

惰【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𢢠𢞑《唐韻》徒果切《集韻》《韻會》杜果切,𠀤音垜。《說文》不敬也。本作憜,从心隋聲。或作惰。《玉篇》怠也,易也。《禮·曲禮》臨祭不惰。《註》爲無神也。《左傳·成十三年》今成子惰。《註》惰則失中和之氣。

《正韻》吐火切,音妥。義同。

《廣韻》《集韻》《韻會》徒臥切《正韻》杜臥切,𠀤音䝐。懈也,怠也。《增韻》不恭也。《書·益稷》股肱惰哉。《註》懈怠緩,慢也。《左傳·僖十一年》受玉惰。《正義》執玉𤰞,替其質也。《禮·玉藻》惰游之士。《註》惰游,罷民也。𠀤去聲。

通作媠。《前漢·谷永傳》車馬媠游之具。《兩龔傳》媠嫚無狀。亦作憜。《韋元成詩戒》供事靡憜。亦作墯。《後漢·單超傳》徐臥虎唐兩墯。《註》持兩端也。

《集韻》徒禾切,音駝。《禮·曲禮》言不惰。《註》惰,訛不正之言。一讀徒禾反,一讀徒臥反。◎按徒字杜字皆定母,而吐字則入透母矣。《正韻》惰字上聲切透母,而去聲又切定母,不如《廣韻》《集韻》《韻會》上去兩聲之協於一也。

惰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惰字的俞樾隶书书法,俞樾书法作品隶书的惰字,俞樾的隶书惰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