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徐伯清徐伯清 男,汉族,当代书法家,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并陆续出版了一套《常用字字帖》,其中的草书部分五千字,是由徐伯清先生所写。徐伯清先生出生于浙江温州雁荡山的中医世家,自小热爱书法,并得到张大千、吴湖帆、谢稚柳等名师指点。很长一段时间,他每天伏案10小时,用蝇头小楷录入200余万字《宋人轶事汇编》,被老师谢稚柳赞为“有六朝人笔意”。经过吴湖帆的点拨,他在颜体基础上,潜心钻研褚遂良和“瘦金体”。徐伯清对书法的执着一生未变,同时热衷书法教育,一生教过的学生难以计数,很多已成当今书坛的中坚力量。徐伯清所著《儿童学书法》一书首印七万册,并不断重版,影响了几代人。《常用

或字释义

  • 拼音huò
  • 注音ㄏㄨㄛˋ,
  • 笔划8
  • 五笔AKGD
  • 五行

基本释义

〈代〉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象城形),从戈(以戈守之)。表示以戈卫国。本义:国家。用本义时读yù)有人,有的——泛指人或事物

    或,有也。——《小尔雅·广言》

    或跃在渊。——《易·乾》

    殷其弗或乱正四方。——《书·微子》

    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庶或饷之。——《礼记·祭义》

    或赐二小人酒。——《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或说处杀虎斩蛟。——《世说新语·自新》

    或立或卧。——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或坐或俯。

    或笑或哭。

    或饮或博。

  2. 又如:或人(某人。不称名而暗指的人。有些人);或时(有时);或一,或种(某种);或日(某日,有一天)

〈连〉

  1. 用作虚词∶表示选择或列举。如:或是(连词。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或乃(或者。常用于句首表示变换叙述内容)∶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状况或行动之间的一个抉择。如:有病或无病,他不都应该在这里∶近似、可疑或不肯定。如:在五天或六天之内∶两个词或两个短语同义、等义或替换的性质

    或尽粟一石。——唐·韩愈《杂说》

    君实或见恕。——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或异二者之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能免乎。——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跌下悬崖或峭壁

  3. 表示假设。犹倘若,假使。如:或若(假使,倘或)

〈副〉

  1. 或许,也许。表示不肯定。如:或是(或许;也许是);或恐(也许;可能);你仔细找一找,或能找到

  2. 间或,有时

    或长烟一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至相殴。——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或时(有时)

〈动〉

  1. 通“惑”。迷惑

    夜半,而城上四面鼓噪,敌人必或。——《墨子·备蛾传》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告子上》

    擅创为令,迷或其君。——《管子·回称》

    买则失实,卖则失理,其疑或滋益甚。——《盐铁论·错币》

    贫贱吾恐其或失也。——《大戴礼记·曾子制言》

    别从东道,或失道。——《汉书·霍去病传》

    惟恐或后。——清·周容《芋老人传》

  2. 又如:或或(迷惑。或,通惑);或乱(昏乱;惑乱);或疑(怀疑,疑惑;有人怀疑)

  3. 语气词,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

    莫或兴之。——清·黄宗羲《原君》

    莫或除之。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huò
【代】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象城形),从戈(以戈守之)。表示以戈卫国。本义:国家。用本义时读yù)有人,有的——泛指人或事物〖some;someone〗
或,有也。——《小尔雅·广言》
或跃在渊。——《易·乾》
殷其弗或乱正四方。——《书·微子》
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庶或饷之。——《礼记·祭义》
或赐二小人酒。——《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查看更多]

或说文解字

或【卯集中】【戈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𢈿《集韻》越逼切,音閾。《說文》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通作域。

《廣韻》胡國切《集韻》《韻會》《正韻》穫北切,𠀤音惑。疑也。凡或人或曰皆闕疑之辭。《易·乾卦》或躍在淵。《朱子·本義》疑而未定之辭。

與惑通。怪也。《孟子》無或乎王之不智也。◎按六書有假借,或本是邦或字,借爲疑或字,後人加土爲域,加心爲惑。而於或字,止作或人或曰之用,幷其本義而忘之矣。

或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或字的徐伯清草书书法,徐伯清书法作品草书的或字,徐伯清的草书或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