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徐伯清徐伯清 男,汉族,当代书法家,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并陆续出版了一套《常用字字帖》,其中的草书部分五千字,是由徐伯清先生所写。徐伯清先生出生于浙江温州雁荡山的中医世家,自小热爱书法,并得到张大千、吴湖帆、谢稚柳等名师指点。很长一段时间,他每天伏案10小时,用蝇头小楷录入200余万字《宋人轶事汇编》,被老师谢稚柳赞为“有六朝人笔意”。经过吴湖帆的点拨,他在颜体基础上,潜心钻研褚遂良和“瘦金体”。徐伯清对书法的执着一生未变,同时热衷书法教育,一生教过的学生难以计数,很多已成当今书坛的中坚力量。徐伯清所著《儿童学书法》一书首印七万册,并不断重版,影响了几代人。《常用

拗字释义

  • 拼音ǎo,ào,niù
  • 注音ㄠˇ,ㄠˋ,ㄋㄧㄡˋ,
  • 笔划8
  • 五笔RXLN
  • 五行

基本释义

〈形〉

  1. (形声。从手,幼声。ǎo本义:用手折断)固执。如:拗逆(违逆);拗别(不顺从);拗彆(不顺从);执拗;脾气很拗;拗性(性情固执);拗执(固执倔强);拗强(固执倔强);拗木枕(强项。比喻性格倔强而不肯低头)

〈动〉

  1. 向相反或不顺的方向扭转。如:拗项(扭转颈项);拗转(扭转);拗捩(扭弯)

  2. 另见ǎo;ào

〈动〉

  1. 违反;不服从

    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唐·韩愈《答孟郊》

  2. 又如:拗憋(倔强顽抗,不顺从);拗怒(压抑愤怒);拗抗(违反;不服从);拗戾(违反)

  3. 不顺口,作旧诗时平仄不依常格

    怪事,没有比这个再拗口,再难记的了。—茅盾《陀螺》

  4. 又如:拗律(违反平仄常格的律诗);拗救(律诗的拗句,须用拗救,有拗有救,才不为病);拗字(律诗中不合常格的字)

  5. 撬,扳

    口如暴死人,铁石拗不开。——前蜀·贯休《偶作》

  6. 又如:拗项(扭拗颈项。比喻士大夫期望高官厚禄);拗开(两手把东西掰开)

  7. 另见ǎo;niù

〈动〉

  1. (形声。从手,幼声。本义:折断)

  2. 同本义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唐·温庭筠《达摩支曲》

    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鲁迅《药》

  3. 又如:拗折(折断)

  4. 转折;弯转

    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鲁迅《朝花夕拾》

  5. 另见ào;niù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ǎo
【动】
(形声。从手,幼声。本义:折断)
同本义〖break〗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唐·温庭筠《达摩支曲》
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鲁迅《药》
又如:拗折(折断)
转折;弯转〖turn;bend〗

[查看更多]

拗说文解字

拗【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於絞切《正韻》於巧切,𠀤坳上聲。《說文》手拉也。《增韻》折也。《尉繚子》拗矢折矛。《王令詩》低樹狂貌日摧拗。

《韻會》《正韻》𠀤於教切,坳去聲。拗戾,固相違也。《朱子·語類》王臨川天資亦有拗强處。《李綽秦中歲時記》初冬納文書,却謂之選門閉。四月選事畢,却謂之選門開。選人名在令史前,謂之某家百姓。狀在判後,又却須黏在判前,因名四拗。

《集韻》於交切,音坳。義同。

《集韻》《正韻》𠀤乙六切,音郁。抑也。《班固·西都賦》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註》禽獸十分殺其二三,抑士卒怒以少息焉。

《集韻》於糾切,幽上聲。義同。

拗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拗字的徐伯清草书书法,徐伯清书法作品草书的拗字,徐伯清的草书拗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