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李邕 唐代李邕(678年—747年),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人。 唐朝大臣、书法家,文选学士李善之子。出身赵郡李氏江夏房,博学多才,少年成名。起家校书郎,迁左拾遗,转户部郎中,调殿中侍御史,迁括州刺史,转北海太守,史称“李北海”、“李括州”。交好宰相李适之,为中书令李林甫构陷,含冤杖死,时年七十。唐代宗即位,追赠秘书监。作为行书碑文大家,书法风格奇伟倜傥,李后主称赞“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宣和书谱》“李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王右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传世碑刻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等。

揖字释义

  • 拼音
  • 注音ㄧ,
  • 笔划12
  • 五笔RKBG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从手,咠(qì)声。本义:拱手行礼)

  2. 同本义

    自家拜揖,愿求恩官高姓大名。——《水浒全传》

  3. 又如:揖客(长揖不拜之客;向客拱手为礼);揖游(古代行礼时依礼仪进退俯仰)

  4. 让出,逊主

    公惟国家之统,揖大福大恩,事事谦让,动而固辞。——《汉书》

  5. 又如:揖让(揖逊。宾主相见的礼仪;禅让。让位于贤);揖盗开门(比喻接纳坏人,自取其祸)

  6. 通“壹”。专一

    普天之下,搏心揖志。——《史记·秦始皇本纪》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动】
(形声。从手,咠(qì)声。本义:拱手行礼)
同本义〖makeabowwithhandsclasped〗
自家拜揖,愿求恩官高姓大名。——《水浒全传》
又如:揖客(长揖不拜之客;向客拱手为礼);揖游(古代行礼时依礼仪进退俯仰)
让出,逊主〖giveground〗
公惟国家之统,揖大福大恩,事事谦让,动而固辞。——《汉书》
又如:揖让(揖逊。宾主相见的礼仪;禅让。让位于贤);揖盗开门(比喻接纳坏人,自取其祸)

[查看更多]

揖说文解字

揖【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伊入切《集韻》《韻會》《正韻》一入切,𠀤音挹。《說文》手著胷曰揖。《六書故》拱手上下左右之以相禮也。《儀禮·鄉飲酒禮賓厭介註》推手曰揖,引手曰厭。《詩詁》上手當曰厭,謂手厭於胷,引手當曰揖,下手曰拜。《周禮·秋官·司儀》土揖庶姓。時揖異姓。天揖同姓。《註》土揖,推手小下之也。時揖,平推手也。天揖,推手小舉之也。《前漢·高帝紀》酈生不拜長揖。《註》長揖者,手自上而極下。

《說文》攘也。◎按攘同讓。增韻,遜也。前漢王莽傳,揖大福之恩。註:揖謂讓而不當也。

進也。《禮·玉藻》進則揖之,退則揚之。《註》揖之謂小俯也。揚之謂小仰也。

三揖,卿大夫士也。《左傳·哀二年》三揖在下。

《集韻》乙及切,音邑。與挹同。《王禹偁·竹樓記》遠吞山光,平揖江瀨。

側立切,音戢。聚也。《詩·周南》螽斯羽揖揖兮。

《集韻》卽入切《正韻》賫入切,𠀤音湒。義同。

《集韻》籍入切,音集。義同。

成也。

與輯通。《史記·秦始皇紀》普天之下,摶心揖志。《前漢·郊祀志》揖五瑞。《註》合也。

乙冀切,音懿。與撎同本作揖。

揖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揖字的李邕其他书法,李邕书法作品其他的揖字,李邕的其他揖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