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王觌王觌(1036-1103),字明叟,泰州如皋人(今属江苏)。1051年(宋仁宗皇佑3年)王觌与堂兄王观赴开封太学拜胡瑗为师,专心研读仁义礼乐经典,养成一身正气。1059年,23岁的王觌考中进士。他不愿久居京职,于1068年到润州任推官。1086年宋哲宗继位,官右正言,进司谏。徽宗朝,为工部侍郎,迁御史中丞,后以龙图阁学士知润州,徙海州,最后任主管太平观的闲职,安置临江军。《宋史》《王觌传》云:“觌清修简澹,人莫见其喜愠。持正论始终,再罹谴逐,不少变。”1103年,王觌“无疾而卒,年六十八。”著有《谏疏》30卷,《奏议》30卷,《杂文》50卷,《内制》30卷。

檄字释义

  • 拼音
  • 注音ㄒㄧˊ,
  • 笔划17
  • 五笔SRYT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

  1. (形声。本义:檄文)

  2. 同本义

    太祖得书,便命移檄。——《英烈传》

    制府檄下。——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文檄”即檄文。古代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奉檄守御。——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传檄(传布檄文);羽檄(上插鸟羽的古代征兵军书)

  4. 泛指信函

    使君子年善?来檄可求。——王安石《寄丁中允》

〈动〉

  1. 用檄文晓谕或声讨

    按察司行文檄了知县去。——《儒林外史》

    檄其人士,于政治宗教,皆欲有所更革,顾终不成。——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2. 又如:檄调(行檄调动);檄委(用檄文晓谕、托咐)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名】
(形声。本义:檄文)
同本义〖acalltoarmsinancienttimes〗
太祖得书,便命移檄。——《英烈传》
制府檄下。——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文檄”即檄文。古代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奉檄守御。——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传檄(传布檄文);羽檄(上插鸟羽的古代征兵军书)

[查看更多]

檄说文解字

檄【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胡狄切《集韻》《韻會》《正韻》𠛬狄切,𠀤音薂。《說文》下尺書也。《顏師古曰》檄者,以木𥳑爲書,長尺二寸,用徵召也。《前漢·申屠嘉傳》爲檄召通。

有急,則加以雞羽揷之,示速疾也。《史記·漢高紀》以羽檄徵天下兵。

《韻會》陳彼之惡,說此之德,曉諭百姓之書也。

曰:檄,皎也,明言此使令皎然而識也。漢《司馬相如·諭巴蜀檄》、魏《陳琳·討曹操檄》皆是。

《逸雅》檄,激也。下官所以激迎其上之書文也。

長檄,印封長牒也。《後漢·安帝紀》民窮困道路,欲歸本郡,在所爲封長檄。

檄櫂直上。《爾雅·釋木》無枝爲檄。

檄糴,疾貌。《嵆康·琴賦》懰檄糴以奔邀。

《唐韻》胡敎切,音效。《郭璞·蜜蜂賦》誅戮峻于鈇鉞,招徵速乎羽檄。集不謀而同期,動不安而齊約。

檄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檄字的王觌其他书法,王觌书法作品其他的檄字,王觌的其他檄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