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李邕 唐代李邕(678年—747年),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人。 唐朝大臣、书法家,文选学士李善之子。出身赵郡李氏江夏房,博学多才,少年成名。起家校书郎,迁左拾遗,转户部郎中,调殿中侍御史,迁括州刺史,转北海太守,史称“李北海”、“李括州”。交好宰相李适之,为中书令李林甫构陷,含冤杖死,时年七十。唐代宗即位,追赠秘书监。作为行书碑文大家,书法风格奇伟倜傥,李后主称赞“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宣和书谱》“李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王右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传世碑刻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等。

洽字释义

  • 拼音qià
  • 注音ㄑㄧㄚˋ,
  • 笔划9
  • 五笔IWGK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从水,合声。本义:沾湿,浸润)

  2. 同本义

    洽,沾也。——《说文》

    仁洽道丰。——张衡《东京赋》

    是泽南洽而威北畅也。——《汉书·终军传》

    内洽五藏。——《淮南子·要略》

  3. 又如:洽濡(沾湿,滋润);洽润(润泽);洽衿(沾湿衣襟)

  4. 合,符合

    以洽百礼。——《诗·小雅·载芟》

    则无以祖洽于众也。——《礼记·仲尼燕居》

  5. 又如:洽愿(称心如愿);洽意(合意;中意);洽悉(与事切合而详尽)

  6. 商量,协商意见。如:洽办;面洽;洽商

  7. 假借为“给”。供应

    不洽而爟之,使客无得以助攻备。——《商君书·兵守》

〈形〉

  1. 周遍;广博

    元元本本,殚见洽闻。——班固《西都赋》。注:“洽,遍也。”

  2. 又如:洽化(普遍受到薰陶教化);恰闻(见识广博);洽人(学识渊博的人);洽客(广见博闻者);洽浃(广博;周遍)

  3. 和谐;融洽

    洽比其邻。——《诗·小雅·正月》

    民之洽也。——《诗·大雅·板》

  4. 又如:洽平(太平盛世,四方融洽);洽同(协和统一);洽和(和睦);洽悦(和睦欢乐)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qià
【动】
(形声。从水,合声。本义:沾湿,浸润)
同本义〖soak〗
洽,沾也。——《说文》
仁洽道丰。——张衡《东京赋》
是泽南洽而威北畅也。——《汉书·终军传》
内洽五藏。——《淮南子·要略》
又如:洽濡(沾湿,滋润);洽润(润泽);洽衿(沾湿衣襟)

[查看更多]

洽说文解字

洽【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侯夾切《集韻》轄夾切《韻會》《正韻》胡夾切,𠀤音狹。和也,合也。《詩·小雅》洽比其鄰。

霑也。《書·大禹謨》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正義》洽,謂沾漬優渥,洽于民心,言潤澤多也。

《後漢·杜林傳》京師士大夫咸推其博洽。《註》洽,徧也。

《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

《集韻》葛合切,音閤。水名。亦作郃。《詩·大雅》在洽之陽。

《韻補》叶胡急切,音覡。《傅遐皇初頌》歌九功,舞八佾,鴻澤普,皇恩洽。

叶胡頰切,音協。《顏延之·赭白馬賦》武義粵其肅陳,文敎迄巳優洽。泰階之平可升,興王之軌可接。

洽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洽字的李邕其他书法,李邕书法作品其他的洽字,李邕的其他洽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