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米芾 宋代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米芾谓‘草书不入晋人格,徒成下品’,此乃割地为牢,自欺欺人。元章草书之所以未见新意,正在不能突破古人藩篱也”。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猎字释义

  • 拼音liè
  • 注音ㄌㄧㄝˋ,
  • 笔划11
  • 五笔QTAJ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从犬,巤(liè)声。本义:打猎,捕捉禽兽)

  2. 同本义

    猎,放猎逐禽也。——《说文》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诗·魏风·伐檀》

    执弓挟矢以猎。——《礼记·月令》

    楚蒍艾猎,字叔敖。——《左传·宣公十一年》

    吏所猎也。——《太玄·毅》。注:“捕也。”

    将军猎渭城。——唐·王维《观猎》

    单于出猎。——《汉书·李广苏建传》

    教我猎虫所。——《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猎火(打猎时焚山以驱兽的火);猎围(猎捕禽兽的围子);猎士(打猎的壮士);猎夫(猎手、猎民、猎者、猎客、猎师、猎徒。猎人);猎食(捕捉或寻找食物;谋食)

  4. 搜求,追求

    猎德而得德。——扬雄《法言·学行》

  5. 又如:猎酒(索取酒食);猎精(撷取精华);猎俊(搜求有才智的人)

  6. 夺取

    方将上猎三灵之流,下决醴泉之滋。——《文选·扬雄·羽猎赋》

  7. 又如:猎取(夺取);猎鹿(喻夺取天下);猎古调(迅速地拨腿转身)

  8. 通“躐”。踩,践踏

    不杀老弱,不猎禾稼。——《荀子·议兵》

  9. 越过;掠过

    猎蕙草。——宋玉《风赋》

    不躐(猎)等也。——《礼记·学记》

  10. 用手捋齐

    猎缨正襟危坐。——《史记·日者传》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liè
【动】
(形声。从犬,巤(liè)声。本义:打猎,捕捉禽兽)
同本义〖hunt〗
猎,放猎逐禽也。——《说文》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诗·魏风·伐檀》
执弓挟矢以猎。——《礼记·月令》
楚蒍艾猎,字叔敖。——《左传·宣公十一年》

[查看更多]

猎说文解字

猎【巳集下】【犬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𠀤秦昔切,音藉。《玉篇》獸名。或作獡。獸似熊。

《集韻》祥亦切,音席。《山海經》先民之山,有黑蟲,如熊狀,名曰猎猎。《註》郭璞曰:或作獡,音夕。

《集韻》思積切,音昔。義同。

《集韻》《韻會》七約切《正韻》七雀切,𠀤音鵲。《彙雅》宋良犬。一名猎猎。《集韻》本作㹱。或作獡。詳㹱字註。(獵)《唐韻》良涉切《集韻》《韻會》《正韻》力涉切,𠀤音鬣。《說文》放獵,逐禽也。《廣韻》取獸也。白虎通曰:四時之田,總名爲獵,爲田除害也。尸子曰:虙羲氏之世,天下多獸,故敎人以獵也。《爾雅·釋言》獵,虐也。《疏》獵謂從禽也。必暴害於物,故云。《爾雅·釋天》春獵爲蒐,夏獵爲苗,秋獵爲獮,冬獵爲狩。《詩·魏風》不狩不獵。《禮·王制》豺祭獸,然後田獵。《蔡邕·月令章句》獵者,捷取之名。《正字通》獵以供俎豆,習兵戎,皆國家重事也。

震也。《吳語》今大夫國子,興其衆庶,以犯獵吳國之師徒。《註》獵,震也。

《揚雄·校獵賦》鴻絧緁獵。《註》師古曰:緁獵,相差次也。

龜名。《爾雅·釋魚》龜後弇諸獵。《疏》謂甲後弇覆者名獵。《周禮·春官·龜人》南龜曰獵屬。

山名。《淮南子·地形訓》洛出獵山。

車名。《前漢·宣帝紀》太僕以軨獵車奉迎曾孫。《註》文穎曰:軨獵,小車。(獵)

猎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猎字的米芾其他书法,米芾书法作品其他的猎字,米芾的其他猎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