秕字释义
基本释义
〈名〉
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
秕,不成粟也。从禾,比声。——《说文》
用秕稗也。——《左传·定公十年》。注:“谷不成者。今苏俗呼谷不充者曰瘪谷,盖即此字。字亦以粃为之。”
又如:秕稗(秕与稗。喻败坏无用之物);秕蠹(瘪谷和蠹虫。比喻不良、有害之物);秕粮(稗草)
〈形〉
坏,恶。如:秕僻(比喻政事和教化的不善);秕政(弊政,指不良的有害的政治措施)
〈动〉
败坏。如:秕敝(败坏,破旧);秕僻(邪僻败坏)
文字详解
秕说文解字
秕【午集下】【禾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𤰞履切,音𠤎。不成粟也。《書·仲虺之誥》若粟之有秕。《左傳·定十年》夾谷之會,孔丘曰:若其不具用秕𥟑也。《註》秕,穀不成者。
又喩穢也。《後漢·安帝贊》秕我王度。
又《集韻》《韻會》𠀤補履切,音比。
又《集韻》頻脂切,音毗。義𠀤同。或作粃。《莊子·逍遙遊》塵垢粃糠。《註》粃糠猶煩碎。或省作𥝓。
秕字源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