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衡方碑详情《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立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是衡方的门生朱登等为其所立的颂德碑。碑高2.40米,宽1.1米,厚0.25米。碑阳隶书23行,满行36字,共815字,字径4厘米;以文词温润、字体浑古著称于世。此碑碑阴原有字,据《翟氏隶篇》记载,可辨者23行71字。清嘉庆四年(1799年)十月,钱塘人黄小松捶拓后发现“故吏故民门生”等字最清晰,现已全部漫灭。碑首额下有穿,额隶书,阳刻“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计2行10字,字径9厘米,字体浑朴古雅。《衡方碑》原立于汶上县次丘镇中店村,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汶河泛滥决口,该碑陷卧,村人郭承锡等复建。1953

筍字释义

  • 拼音sǔn
  • 注音ㄙㄨㄣˇ,
  • 笔划12
  • 五笔TQJF

基本释义


sǔn
同“笋”。

笔画数:12;
部首:竹;
笔顺编号:314314352511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筍说文解字

筍【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𥳦𥰴《廣韻》思引切《集韻》聳尹切《正韻》聳允切,𠀤音簨。《說文》竹胎也。《爾雅·釋草》筍,竹萌。《疏》竹初萌生謂之筍。《詩·大雅》其䔩維何,維筍及蒲。《陸璣疏》筍皆四月生,惟巴竹筍八月、九月生。始出地,長數寸,鬻以苦酒、䜴汁浸之,可以就酒及食。《唐書·百官志》司竹監掌植竹、葦,歲以筍供尚食。《本草》竹有雌雄,雌者多筍,於竹根行鞭時,掘取嫩者,謂之鞭筍。冬月掘大竹根下未出土者爲冬筍,𠀤可鮮食,爲珍品。南人淡乾者爲玉版筍、明筍、火筍,鹽曝者爲鹽筍,𠀤可爲蔬食。諸竹筍氣味甘,微寒,無毒。

縣鐘磬之橫木曰筍,與簨同。《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爲筍虡。《註》樂器所懸橫曰筍,直曰虡。《疏》筍讀爲竹筍之筍。

《類篇》於倫切。弱竹,可爲席。《書·顧命》敷重筍席。《傳》筍,蒻竹。徐云:竹子竹爲席。

《集韻》《韻會》《正韻》𠀤須閏切,音峻。竹輿也。《公羊傳·文十五年》齊人歸公孫敖之喪,脅物而歸之,筍將而來也。《註》筍者,竹箯。一名編輿,齊、魯以北名之曰筍。《集韻》筍或作箰,俗作笋。簨字原从竹从巺作。

筍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筍字的衡方碑其他书法,衡方碑书法作品其他的筍字,衡方碑的其他筍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