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颜真卿 唐代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腥字释义

  • 拼音xīng
  • 注音ㄒㄧㄥ,
  • 笔划13
  • 五笔EJTG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

  1. 腥气,泛指肉鱼、类及油脂的臭气味

    腥臊并御。——《楚辞·屈原·涉江》。注:“臭也。”

    王之厨馔,腥蝼不可飨。——《列子·周穆王》

    水居者腥。——《吕氏春秋·本味》

    扁地腥云。——清·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这碗鱼汤有点腥;腥腻(腥气油腻);血腥;腥臭;土腥气

  3. 病猪肉中像星或米粒的息肉

    豕盲眡而交睫,腥。——《周礼·内饔》

  4. 通“胜”。生肉

    君赐腥,必熟而荐之。——《论语·乡党》

    膳膏腥。——《礼记·内则》

    胖如脯而腥者。——《周礼·内饔》郑注

  5. 荤腥,带腥气的食物。如:他从不沾腥;腥腐(腥臭腐败之物);腥膏(腥荤肥腻的食物);腥血(荤腥)

〈形〉

  1. 丑恶

    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书·酒诰》

  2. 又如:腥德(丑恶的品德);腥闻(丑恶的名声或恶名远播)

  3. 生。如:腥生(生的鱼肉等食物);腥鱼(生鱼);腥鲜(水产动物)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xīng
【名】
腥气,泛指肉鱼、类及油脂的臭气味〖(fishy)odor〗
腥臊并御。——《楚辞·屈原·涉江》。注:“臭也。”
王之厨馔,腥蝼不可飨。——《列子·周穆王》
水居者腥。——《吕氏春秋·本味》
扁地腥云。——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这碗鱼汤有点腥;腥腻(腥气油腻);血腥;腥臭;土腥气
病猪肉中像星或米粒的息肉〖smallpolyp〗

[查看更多]

腥说文解字

腥【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玉篇》桑丁切《廣韻》《集韻》桑經切,𠀤音星。《說文》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廣韻》豕息肉,肉中似米。《周禮·天官·內饔》豕肓眡而交睫腥。《註》肉有如米者,似星。

凡膏亦曰腥。《周禮·天官·庖人》秋行犢麛膳膏腥。《註》膏腥,雞膏也。

臭也。《禮·月令》仲秋之月,其臭腥。《史記·晉世家》犯肉腥臊,何足食。

穢也。《書·酒誥》庶羣自酒,腥聞在上。

《正韻》凡肉未熟曰腥。《論語》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史記·禮書》俎上腥魚。《註》鄭曰:大饗祫祭先王,以腥魚爲俎實,不臑熟之也。

《唐韻》蘇佞切《集韻》《韻會》新佞切,𠀤音性。義同。《集韻》或作胜。

腥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腥字的颜真卿楷书书法,颜真卿书法作品楷书的腥字,颜真卿的楷书腥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