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王羲之 魏晋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渡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虞字释义

  • 拼音
  • 注音ㄩˊ,
  • 笔划13
  • 五笔HAKD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

  1. (形声。从虍(hū),吴声。虍,虎头。本义:神话传说中的兽名。即“驺虞”)

  2. 同本义

    虞,驺虞,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说文》

    虞者,囿之司兽者也。——《贾子礼》

    即鹿无虞。——《易·屯》

    于嗟乎驺虞。——《诗·召南》

  3. 古代掌管山泽鸟兽的官吏

    询于八虞。——《国语·晋语》

  4. 借指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虞而出之。——《史记·货殖列传》

  5. 虞不出则财匮。

    到了二十多岁,学问成了,一切兵、农、礼、乐、工、虞、水、火之事,他提了头就知道尾。——《儒林外史》

    虞人导前,鹰犬罗后。——马中锡《中山狼传》

  6. 又如:虞旗(又叫“虞旌”。虞人在汇集所获物时所用的旗帜);虞罗(原指掌山泽之虞人所张设的网罗);虞人(古官名。掌管山泽苑囿的官);虞师(古官名。掌管山泽之官);虞官(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吏)

  7. 古代一种祭祀名。既葬而祭叫虞,有安神之意

    有司以几筵舍奠于墓左,反,日中而虞。——《左传》

  8. 又如:虞歌(即虞殡);虞殡(送葬歌曲);虞祭(祭名。葬后所行安神的祭名);虞主(虞祭时所立的神主)

  9. 朝代名。帝舜有天下之号

    始于虞夏。——清·黄宗羲《原君》

  10. 唐虞之世。

    虞夏以来。——《史记·货殖列传》

  11. 又如:虞廷百兽率舞(传说尧任用舜时,凤凰飞来,百兽在宫廷前起舞。比喻太平盛世);虞书(《尚书》的一个组成部分。相传记载着唐尧、虞舜、夏禹等的事迹);虞唐(指上古人民康乐、政治清明的理想时代)

  12. 古国名

  13. 舜之先封于虞,故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14. 夏禹封舜子商均于虞,为今河南省虞城县

  15. 乐趣或快乐。如:虞乐(即娱乐);耳目之虞

  16. 山名

〈动〉

  1. 猜度;料想

    用戒不虞。——《诗·大雅·抑》

    不虞齐赵无兵援,将死城崩国已亡。——《秦倂六国平话》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左传·僖公四年》

  2. 又如:虞度(谋虑)

  3. 忧虑;忧患

    等狄爷兵来,随军而进,方保无虞。——《八洞天》

    戎狄弃甲而远遁,朝廷高枕而无虞。——唐·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

  4. 准备,防范

    以虞待不虞者。——《孙子·谋攻》

  5. 又如:虞卒(古代帝王狩猎时,担任围合禽兽的士兵);虞旅(守猎之军卒)

  6. 企望;期待

    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左传》

  7. 又如:虞心(希冀之心;侥幸之心)

  8. 贻误;欺诈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

  9.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易·系辞上》

  10. 通“娱”

    虞,安也。——《广雅》

    虞吉。——《易·中孚》

    虞于湛乐。——《国语·周语》

    故许由虞乎颍阳。——《吕氏春秋·慎人》

    三虞。——《逸周书·丰谋》。注:“虞,乐也。”

    合好效欢虞泰一。——《汉书·礼乐志》

    虞说耳目。——《汉书·王褒传》

  11. 又如:虞心(怡悦心情);虞说(娱悦);虞乐(娱乐);虞欢(娱欢)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名】
(形声。从虍(hū),吴声。虍,虎头。本义:神话传说中的兽名。即“驺虞”)
同本义〖beast’sname〗
虞,驺虞,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说文》
虞者,囿之司兽者也。——《贾子礼》
即鹿无虞。——《易·屯》
于嗟乎驺虞。——《诗·召南》

[查看更多]

虞说文解字

虞【申集中】【虍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𠈌吳《唐韻》遇俱切《集韻》《韻會》元俱切,𠀤音愚。《說文》騶虞也。白虎黑文,尾長于身,仁獸,食自死之肉。《詩·周南》吁嗟乎騶虞。

度也。《書·大禹謨》儆戒無虞。《左傳·桓十七年》疆埸之事,愼守其一,而備其不虞。

安也。《儀禮·士虞禮註》士旣葬其父母,迎精而返,日中而祭之于𣩵宮以安之。

誤也。《詩·魯頌》無貳無虞,上帝臨女。《疏》言天下歸周,無有貳心,無有疑誤。

備也。《晉語》衞文公有郉翟之虞。

樂也。《孟子》霸者之民,驩虞如也。《趙岐註》霸者行善䘏民,恩澤暴見易知,故民驩虞樂之也。

《博雅》助也,望也,擇也。

《玉篇》有也,專也。

《正韻》慮也,測也。

官名。《易·屯卦》卽鹿無虞。《註》謂虞官。《周禮·天官·大宰》虞衡,作山澤之材。《疏》掌山(澤者謂之虞)又國名。《詩·大雅》虞芮質厥成。《左傳註》虞國,在河東大陽縣。

縣名。《晉書·地理志》虞縣屬梁國。

姓。《潛夫論》帝舜姓虞。《左傳·昭三年》箕伯,直柄,虞遂,伯戲。《註》四人皆舜後。《通志·氏族略》禹封商均之子于虞城爲諸侯,後以國爲氏。

虞淵,地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虞淵,是爲高舂。

《韻會》元具切,音遇。《揚雄·長楊賦》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復三王之田,反五帝之虞。

與㕦同。《史記·孝武帝紀》不虞不驁。索隱讀話。

通吾。吾丘壽王。《水經注》作虞丘壽王。《王應麟·詩攷》鄒虞,或作騶吾。見《劉芳·詩義疏》。《直音》俗作虞。

虞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虞字的王羲之其他书法,王羲之书法作品其他的虞字,王羲之的其他虞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