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衡方碑详情《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立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是衡方的门生朱登等为其所立的颂德碑。碑高2.40米,宽1.1米,厚0.25米。碑阳隶书23行,满行36字,共815字,字径4厘米;以文词温润、字体浑古著称于世。此碑碑阴原有字,据《翟氏隶篇》记载,可辨者23行71字。清嘉庆四年(1799年)十月,钱塘人黄小松捶拓后发现“故吏故民门生”等字最清晰,现已全部漫灭。碑首额下有穿,额隶书,阳刻“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计2行10字,字径9厘米,字体浑朴古雅。《衡方碑》原立于汶上县次丘镇中店村,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汶河泛滥决口,该碑陷卧,村人郭承锡等复建。1953

蛮字释义

  • 拼音mán
  • 注音ㄇㄢˊ,
  • 笔划12
  • 五笔YOJU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

  1. (形声。本义: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旧时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2. 同本义

    蛮,南蛮也。——《说文》

    蛮畿。——《周礼·大司马》

    蛮服。又,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周礼·职方氏》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三百里蛮。——《书·禹贡》

    蛮荆来威。——《诗·小雅·采芑》

    蛮夷要服。——《国语·周语》

    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杜甫《闷》

  3. 又如:蛮声哈剌(南方叽哩呱拉的声音);蛮人(指南方人);蛮布(蛮人所织的布);蛮风(指南方蛮地的风;蛮地的风情习俗,引申为粗野的风俗);蛮烟(南方蛮地的瘴烟)

  4. 对奴婢的贱称。如:蛮秫秫(对男子的贱称);蛮童(南方的童仆)

〈形〉

  1. 粗野,没开化。如:蛮法(不讲理的样子);蛮话(横蛮的话);蛮气(粗犷悍勇的风气);蛮性子(脾气粗暴);蛮不讲理(横蛮不讲道理)

〈副〉

  1. 〈方〉∶很,颇。如:蛮好;蛮有意思;蛮有趣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mán
【名】
(形声。本义: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旧时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同本义〖Mannationalities〗
蛮,南蛮也。——《说文》
蛮畿。——《周礼·大司马》
蛮服。又,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周礼·职方氏》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查看更多]

蛮说文解字

蛮【申集中】【虫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直音》蠻字省文。(蠻)《唐韻》莫還切《集韻》《韻會》《正韻》謨還切,𠀤音獌。《玉篇》南夷名。《書·禹貢》三百里蠻。《傳》以文德蠻來之不制以法。《周禮·夏官·大司馬》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畿。《疏》蠻者縻也,縻繫之以政敎也。《班固·東都賦》外綏百蠻。《唐書·南蠻傳》有十姓白蠻,五姓烏蠻。

綿蠻,鳥聲。《詩·大雅》綿蠻黃鳥。

蠻蠻,鳥名。《山海經》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

水名。《戰國策》灓水齧其墓。《春秋後語》作蠻水。

雷名。《道書》五雷,五曰蠻雷。

姓。《通志·氏族略》蠻氏芈姓,荆楚之後因氏焉。

《韻補》彌鄰切,音民。《班固·東都賦》外綏百蠻。叶上珍字韻。

《古音攷》叶音眠。《曹植·王粲誄》翕然鳳舉,遠竄荆蠻。身窮志達,居鄙行鮮。

蛮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蛮字的衡方碑其他书法,衡方碑书法作品其他的蛮字,衡方碑的其他蛮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