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欧阳通人物简介欧阳通,欧阳询第四子。询去世时,通尚年幼,母徐氏抚养至殷,盼子继承父业。询书手迹,散在民间,家藏无几,徐氏不惜重价购回若干。通朝夕临摹,书法大进。初拜兰台郎,凤仪中迁中书舍人,母徐氏病故,通居丧尽哀,时论称有唐60年来,朝官中居丧最严谨者。后迁怀州刺史,衡尉卿。累迁殿中丞、兵部尚书、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封渤海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复转司礼卿、判纳言事(《中国历代宰相志》)为相月余,武后欲废中宗,立武承嗣为太子,通与岑长倩等泣谏,进折邪之说,请立睿宗为太子。言甚切,忤逆武则天。天授二年(691)为来俊臣陷害下狱,五毒备至,终无异词。来俊臣只好对岑长倩长子岑灵源用刑,诬欧阳通、

诣字释义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8
  • 五笔YXJG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从言,旨声。本义:前往,去到)

  2. 同本义

    诣,候至也。——《说文》

    诣,进也。——《小尔雅》

    未得诣前。——《汉书·杨王孙传》。注:至也。”

    诣,至也。——《苍颉篇》

    吏遂缚诣县。——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先主遂诣亮。——《三国志·诸葛亮传》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元济诣京师。——《资治通鉴·唐纪》

    与鲁肃俱诣孙权。——《资治通鉴》

  3. 又如:诣阙(亲自到达宫廷);诣门(上门,登门)

  4. 晋谒;造访。古代到朝廷或上级、尊长处去之称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5. 又如:诣谒(前往谒见;造访);诣阁(前往朝廷官署);诣阙(赴朝堂);诣见(前往诣见)

  6. 符合

    若执事之言政,诣理切情。——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

  7. 又如:诣实(符合实际);诣理(合理)

〈名〉

  1. 所达到的境地

    诸葛宏年少不肯学问,始与王夷甫谈,便已超诣。——《世说新语》

    夫书画诣绝者,必传无疑。——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2. 又如:诣极(造诣极深);诣绝(造诣绝后)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动】
(形声。从言,旨声。本义:前往,去到)
同本义〖goto〗
诣,候至也。——《说文》
诣,进也。——《小尔雅》
未得诣前。——《汉书·杨王孙传》。注:至也。”
诣,至也。——《苍颉篇》

[查看更多]

诣说文解字

詣【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五計切《集韻》《韻會》硏計切,𠀤音羿。《說文》𠋫至也。《徐曰》徑𠋫而詣之也。《小爾雅》進也。《玉篇》往也,到也。《增韻》造也。《左傳·莊十七年註》鄭詹詣齊見執。《史記·秦本紀》代王乗傳詣長安。《王褒·洞簫賦》躊躇稽詣。《註》倉頡篇云:詣,至也。言聲稽留,如有所詣也。

《正字通》學業深入曰造詣。

蟲名。《揚子·方言》蛄詣謂之杜蛒。

與栺通。漢有枍栺宮,以木而名。《三輔黃圖》作枍詣宮。《註》枍詣,木名。言宮中美木茂盛也。

與倪通。《春秋·昭二十九年》叔詣卒。《公羊》《穀梁傳》作叔倪。

诣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诣字的欧阳通楷书书法,欧阳通书法作品楷书的诣字,欧阳通的楷书诣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