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朱熹 宋代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朱熹自幼跟随父亲朱松及武夷三先生刘子翚、刘勉之、胡审习字,尝学曹孟德书,后攻钟繇楷书及颜真卿行草,一生临池不辍,书法笔墨雄赡,超逸绝伦。自古以来,传世墨迹,虽是断简残编,都被奉如至宝加以珍藏。又因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已成为中国官方哲学,不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远播海外,产生巨大的影响。他思想学说的盛名,把其书法艺术的光芒掩却了。

诺字释义

  • 拼音nuò
  • 注音ㄋㄨㄛˋ,
  • 笔划10
  • 五笔YADK
  • 五行

基本释义

〈副〉

  1. (形声。从言,若声。本义:表示)

  2. 同本义(一般用于上对下、尊对卑或平辈之间,卑对尊用“谨诺”)

    诺,应也。——《说文》。按,应词也。缓应曰诺,疾应曰唯。

    莫敢不诺。——《诗·鲁颂·閟宫》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四》

    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

  3. 又如:诺诺(连声应诺);诺唯(应诺);诺许(许诺;应允)

  4. 古时批字于公文之尾,表示许可叫“诺”,犹今签字

    是谁画诺谁传诏,一纸明贻万国羞!——清·黄遵宪《述闻》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nuò
【副】
(形声。从言,若声。本义:表示)
同本义(一般用于上对下、尊对卑或平辈之间,卑对尊用“谨诺”〖yes〗)
诺,应也。——《说文》。按,应词也。缓应曰诺,疾应曰唯。
莫敢不诺。——《诗·鲁颂·閟宫》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四》
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

[查看更多]

诺说文解字

諾【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喏《唐韻》《正韻》奴各切《集韻》《韻會》匿各切,𠀤囊入聲。《說文》譍也。《玉篇》答也。《正韻》應聲。《詩·魯頌》莫敢不諾。《箋》應辭也。《禮·玉藻》父命呼唯而不諾。《註》唯速而恭,諾緩而慢。

《投壷》大師曰諾。《疏》承領之辭也。《吳志·顧雍傳》顧悌每得父書,拜跪讀之,每句應諾。

《韻會》以言許人曰諾。《左傳·襄十八年》獻子許諾。《論語》子路無宿諾。《史記·季布傳》楚諺: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老子·道德經》輕諾必寡信。《荀子·王霸篇》𠛬賞己諾,信乎天下矣。《註》諾許也。己不許也。

自輺語。《公羊傳·僖元年》慶父曰:此奚斯之聲也,諾己。《註》諾已,皆自輺語。

《南史·江夏王鋒傳》鋒五歲,齊高帝使學鳳尾諾,一學卽工。《潘遠·紀聞談》諸侯箋奏皆批曰諾,諾字有尾若風也。

《字彙補》諾臯,神名。《酉陽雜俎》有《諾臯記》。

水名。《前漢·匈奴傳》韓昌、張猛與單于及大臣,俱登匈奴諾水東山。《師古註》今突厥地,諾眞水也。

州名。《唐書·地理志》諾州,屬靜邊郡,貞觀五年置。

姓,見《姓苑》。

诺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诺字的朱熹其他书法,朱熹书法作品其他的诺字,朱熹的其他诺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