轫字释义
基本释义
〈名〉
(形声。从车,刃声。本义:支住车轮使其不能转动的木头)
同本义
轫,碍车也。——《说文》
车不发轫。——《淮南子·兵略》。注:“车下支。”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吾至乎县圃。——《楚辞·离骚》
通“仞”。古时的一种长度单位
掘井九轫而不及泉。——《孟子》
车轮
水渐轫以凝冱。——《文选》。李善注引颜延年《篡要解》曰:“车轮谓之轫。”
〈形〉
柔弱;懒散
通“韧”。柔软而坚固
凡用兵者攻坚则轫。——《管子·制分》
〈动〉
引申为阻止
陛下尝轫车于赵矣。——《战国策·秦策》。注:“轫车,止仕也。”
遂以头轫乘舆轮。——《后汉书》
文字详解
轫说文解字
軔【酉集下】【車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而振切,音刃。《說文》礙車也。《徐曰》止輪之轉,其物名軔。
又止物之行皆曰軔。《後漢·申屠剛傳》光武嘗欲出遊,剛諫不聽,遂以頭軔乘輿輪。《註》謂以頭止車輪也。
又去軔,輪動而車行,故凡事始啓行曰發軔。《屈原·離騷》朝發軔于天津。
又《後漢·馮衍傳》發軔新豐兮徘徊鎬京。
又與仞同。《孟子》掘井九軔。
轫字源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