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衡方碑详情《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立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是衡方的门生朱登等为其所立的颂德碑。碑高2.40米,宽1.1米,厚0.25米。碑阳隶书23行,满行36字,共815字,字径4厘米;以文词温润、字体浑古著称于世。此碑碑阴原有字,据《翟氏隶篇》记载,可辨者23行71字。清嘉庆四年(1799年)十月,钱塘人黄小松捶拓后发现“故吏故民门生”等字最清晰,现已全部漫灭。碑首额下有穿,额隶书,阳刻“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计2行10字,字径9厘米,字体浑朴古雅。《衡方碑》原立于汶上县次丘镇中店村,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汶河泛滥决口,该碑陷卧,村人郭承锡等复建。1953

轸字释义

  • 拼音zhěn
  • 注音ㄓㄣˇ,
  • 笔划9
  • 五笔LWET
  • 五行

基本释义


(軫)
zhěn
古代指车箱底部四周的横木;借指车;引申为方形:车轸。轸石(方石)。
伤痛:轸怀。轸念。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笔画数:9;
部首:车;
笔顺编号:152134333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zhěn

(形声。从车。本义:车箱底部后面的横木)
同本义〖crossboardatrearofcarriage〗
轸,车后横木也。——《说文》
六分其广,以一为之轸围。——《考工记·舆人》
舆下四面材合而收舆谓之轸,亦谓之收,独以为舆后横者,失其传也。——《考工记图》
车的通称〖carriage〗

[查看更多]

轸说文解字

軫【酉集下】【車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韻會》《正韻》𠀤止忍切,音胗。《說文》車後橫木也。

《廣韻》轉也,動也。《揚子·太𤣥經》軫轉其道。

車衆盛也。《淮南子·兵略訓》士卒殷軫。《註》殷軫,乗輿多盛貌。

紆軫,隱曲也。《楚辭·九章》心鬱結而紆軫。

地形盤曲貌。《後漢·馮衍傳》路紆軫而多艱。

軫懷,痛念也。《楚辭·九章》出國門而軫懷。

《韻會》宿名。《史記·律書》軫者,言萬物益大而軫軫然也。

《天官書》軫爲車,主風。《註》軫與巽同位,車動行疾有似于風,故主風。

琴下轉絃者謂之軫。《李白詩》拂霜弄瑤琴。

國名。《左傳·桓十一年》楚屈瑕將盟貳、軫。《註》貳、軫皆國名。

姓。○按《考工記》加軫與轐焉。鄭註云:軫,輿也。《輪人》軫圍註:軫,輿後橫者也。《輈人》軫之方也,以象地也。疏云:象地以輿方而言,不言輿言軫者,軫,輿之本也。戴侗據輿方之說以駁鄭氏,謂軫爲輿四面木。《博雅》軫謂之枕,《釋名》軫,枕也。軫橫在前如臥牀之有橫枕也。枕有橫無直,則四面之說非也。《韻會》軫註引《秦風·小戎》俴收註云:收,軫也。疏云:大車前軫至後軫其深八尺,兵車之軫四尺四寸,比之爲淺,故曰俴收。收者,車前後兩端橫木所以收斂所載也。合鄭註與《詩》疏觀之,則是四面方者爲輿,前後橫者爲軫,皆加于伏兔之上以載人物者也。鄭註屢變其辭,非自相矛盾,各就本文所重言之耳。

轸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轸字的衡方碑其他书法,衡方碑书法作品其他的轸字,衡方碑的其他轸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