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肥致碑?肥致碑》,全称《河南梁东安乐肥君致碑》,建于东汉建宁二年(一九六)五月。碑高九十七点三厘米,宽四十七点五厘米,隶书十九行,满行二十九字,有界格。一九九一年出土于河南偃师南蔡庄村,现存偃师市商城博物馆。东汉为隶书高峰期,碑版时刻留存至今者,皆为学术典范。《肥致碑》书法质朴平和,从容稳健,兼之出土晚近,字口锋芒如新发于硎。其笔致宛然,与同时期所建之《华山碑》、《史晨碑》、《熹平石经》等庙堂制作相比,书写意趣格外突出,全无雕琢修饰痕迹,堪称汉碑隶书之精品。【释文】(关于此碑考证请参看《汉肥致碑考疑》)[碑额]孝章皇帝太岁在丙子崩。孝章皇帝。孝和皇帝。孝和皇帝太岁在己丑崩。[碑文]河南梁东安乐肥君之

郡字释义

  • 拼音jùn
  • 注音ㄐㄩㄣˋ,
  • 笔划9
  • 五笔VTKB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

  1. (形声。从邑,君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代的行政区域)

  2. 同本义

    郡,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是也。至秦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其县。——《说文》。朱骏声曰:汉又增四十六郡,二十一国,凡郡国一百有三,古者县大郡小,秦以后郡大县小。

    及郡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谪守巴陵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郡城就童子试归。——清·周容《芋老人传》

    自郡城走数十里。

  3. 又如:郡属(郡守的属员);郡廨(郡府);郡朝(郡署的厅事。亦指郡守);郡章(郡太守的印玺);郡倅(郡佐。郡守的副职)

  4. 英国和爱尔兰的领土区划分之一,构成为行政、司法和政治目的而设立的主要单位,包括以前盎格鲁撒克逊的郡和其它从未成为郡的地区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jùn
【名】
(形声。从邑,君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代的行政区域)
同本义〖perfecture〗
郡,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是也。至秦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其县。——《说文》。朱骏声曰:汉又增四十六郡,二十一国,凡郡国一百有三,古者县大郡小,秦以后郡大县小。
及郡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谪守巴陵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郡城就童子试归。——清·周容《芋老人传》
自郡城走数十里。

[查看更多]

郡说文解字

郡【酉集下】【邑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渠運切《集韻》《韻會》《正韻》具運切,𠀤羣去聲。《釋名》郡,羣也。人所羣聚也。《韻會》《說文》云: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爲百縣,縣有四郡,是縣大而郡小也。秦幷天下,置三十六郡,以統其縣。漢遂因之。自隋唐以來,廢置不一。宋元設府于州,明制屬州於府,而郡之名遂廢。

郡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郡字的肥致碑其他书法,肥致碑书法作品其他的郡字,肥致碑的其他郡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