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2020-06-22 来源:hao86 隶书 隶书线条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在隶书创作中,横画也经常被称之为波画,含一波三折之势,故名。波画在隶书中是作为调节结字取势的主笔。我们先来讲述这一笔画的由来和学习这种笔画容易犯的错误,而后详述这个笔画的特点及其运用。

第一种笔画是篆书中的笔画

隶书中的端横,大致继承了篆横的书写技巧,能理解“藏头、护尾、盈中”这三个要素,便能有效地书写出这一线条。

第二种笔画是东汉隶书波画

第二种笔画是东汉隶书中最具典型特征且常见的波画。它大多处在凝重的点下,以及与几条短横相排列。这个笔画的开张与否,直接关系到结字的舒朗与凝重。在这个笔画中,我们看到,它比第一个笔画增多了起笔和收笔上的顿按与飞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蚕头燕尾”。由此,我们也就深切地体会到“先生大人们”在讲述隶书时所经常提醒的“不究于篆,无由得隶”这一书法名言了。

第三种笔画是“蚕头燕尾”

第三种笔画是由于拘泥于“蚕头燕尾”而忽视了“起笔、收笔”之间的“行笔”而造成的。其缺点是缺乏中心环节使前后下垂,使波画的飘逸流畅及技巧上波画的起伏弹挑因失去“行笔参照”而尽失。

第四种笔画

第四种笔画是理解了波画,而在实际书写时常易犯两边太重,中间瘦弱如弓背的错误。

在略述了这四种笔画后,我们可以知道隶书笔画的由来和用笔特点了。笔画虽从篆书中来,而用笔改变了篆横的“起笔、运行、收笔”三个过程。

这种起笔上的逆锋,在实际用笔中,又可分为“实逆”和“虚逆”两种方法。

“实逆”指笔锋在下落纸面时,作一“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的逆反动作,待纸面留下逆笔痕迹时再翻笔运行。其优点在于纸面因留有“逆锋”痕迹,可较为有效地控制铺锋的范围以及较轻松地写出具有各种形质的点和圆润的中锋笔画。其用笔较为迟缓,可用意于笔先。有时,“实逆”也被称之为“实落”。

“虚逆”指笔锋落纸的一瞬间,利用笔毫的自然回弹辅以完成,逆锋和翻笔几乎同时进行,即所谓落笔虚势以行。因而,它是否能做到“意在笔先”,完全依赖于书写的熟练程度。概括地说:“实逆”可较为理性地用笔;而“虚逆”多凭一种意兴和感觉来运笔。对于初学者来说,用笔上的“实逆”或“虚逆”,取决于他对所学范本的熟练掌握程度。

如前所述的早期隶书逆锋起笔,则较多地用了“虚逆”之法。“虚逆”又可称之“顿落”或“空回”。适宜于硬豪的行笔。其优点在于随着用腕、用指的细小差别,利用笔毫弹性,可书写出颇具微妙的中、侧锋及“钉头笔”,较为写意、自然。而对早期隶书加以完善并有所定型的东汉隶书来说,其起笔由于严格的“艺术自觉”,从而使得形象上、神态上都要比早期隶书来得丰富多彩。

古人描述“波画”写法的8个步骤,即是指东汉隶书而言。而其中的“落、起、转、提”这个起笔过程非“实逆”不可。如写《张迁碑》波画的刚劲、方整,其起笔从锋颖切落到笔毫弹起转而提至正笔运行,可以说是有一种“实逆”之法;至于写《史晨》、《曹全》等碑中的“波画”的起笔,从画外取势,俯冲斜下,折锋划一虚线,势虚锋藏,更是将起笔当作一大段文章来写了。

因而,我们在临写学习中,对于“波画”的起笔,应首先将“实逆”作为主要技法来练习。待渐熟练,可再参用“虚逆”之法,造其意趣,使线条更趋自然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