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俞樾 清代俞樾(1821年12月25日—1907年2月5日),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城关乡南埭村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俞樾工书法有江声之风,以篆、隶法作真书,善以隶笔作楷书,别具一格。寻常书札,率以隶体书之,尤工大字。如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苏巡抚陈龙重修寒山寺时,有感于沧桑变迁,古碑不存,便请俞樾手书了这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其时,俞樾虽已八十六岁高龄,仍以其饱满的情怀,稳重的章法,浑圆的笔意,挥洒淋漓,一气呵成。俞樾作书后数十天,便倏然长逝了。所题诗碑成为绝笔。这块由俞樾补书诗碑名擅当时,拓本流传甚广,古雅拙朴。

两字释义

  • 拼音liǎng
  • 注音ㄌㄧㄤˇ,
  • 笔划7
  • 五笔GMWW
  • 五行

基本释义

〈量〉

  1.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2. 同本义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3. 双。用于鞋娄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金陵。——唐·戴叔伦《忆原上人》

  4. 匹(长四丈)

    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闵公二年》

  5. 通“辆”。车一乘

    武王戎车三百两。——《书·牧誓·序》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诗·召南·鹊巢》

  6. [数]

  7.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周礼·天官·大宰》。注:“两,犹耦也。”

    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途中两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两军人马。——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两骑来是谁。——唐·白居易《卖炭翁》

  8. 又如:两个人;两扇门;两夫妻;两头猪;两没(两者一起死亡);两肉(两只牛);两替(两批);两考(官吏的两次考绩);两榜(明清以会试(考进士)为甲榜,乡试(考举人)为乙榜,由举人考中进士,叫两榜进士,简称“两榜”)

  9. 双方;常用于相对的两个方面或成对的人或事物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三国志·魏志》

    两儿齐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0. 两股战战。

    两鬓苍苍。——唐·白居易《卖炭翁》

  11. 又如:势不两立;两败俱伤;两相情愿;两袒(袒露双肩,女子兼适两夫家);两珥(指日、月两旁的光晕);两阵(亦两阵。交战的双方所布列的阵势);两握(指双拳);两视(同时看两件事物);两雄(两者一起强大);两仪(指天地);两交婚(两家的儿女相互娶嫁为婚)

  12. 表示不定数,多与“一”或“三”前后连用,义为少量

    两三点雨山前。——宋·辛弃疾《西江月》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拨弦三两声。——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3. 又如:两三(几个。表示少量);两言(三言两语)

〈副〉

  1. 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 又如:两兼(兼具两方面);两礼(双方免礼);两誉(夸奖双方);两让(双方各自责让)

〈动〉

  1. 等同;比并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2.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liǎng
【量】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liang,aunitofweight〗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双。用于鞋娄〖two〗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金陵。——唐·戴叔伦《忆原上人》

[查看更多]

两说文解字

兩【子集下】【入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㒳《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𠀤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

《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

《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

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

《玉篇》二十四銖爲兩。

《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

《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

《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

《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𠀤良去聲《詩·召南》百兩御之。

两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两字的俞樾其他书法,俞樾书法作品其他的两字,俞樾的其他两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