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张即之 宋代张即之(1186——1263年)宋代书法家,字温夫,号樗寮,历阳(今安徽和县)人。生于名门显宦家庭,为参知政事张孝伯之子,爱国词人张孝祥之侄,系中唐著名诗人张籍的八世孙。历官监平江府粮科院、将作监薄、司农寺丞。特授太子太傅、直秘阁致仕。后知嘉兴,以言罢。张即之书法深受唐人影响,初学欧阳询、褚遂良和颜真卿,后转师米芾,参以汉隶及晋唐经书,加上受禅宗哲学思想的影响,故形成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传世作品有楷书:《佛遗教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行书《双松图歌》《待漏院记》《书杜诗》《汪氏报本庵记》等。

亟字释义

  • 拼音jí,qì
  • 注音ㄐㄧˊ,ㄑㄧˋ,
  • 笔划8
  • 五笔BKCG

基本释义

〈形〉

  1. (会意。甲骨文字形,是“亟”(古極字)字的初文。中间是一个站着的人,上面一横表示“极于顶”,下面一横表示“极于踵。”金文繁化字形,与小篆的写法相似。本义:极点,尽头)快速;迅速(含有急迫之意)

    亟,急也。——《广雅》

    亟其乘屋。——《诗·豳风·七月》

    小饭而亟之。——《礼记·少仪》

    欲霸之亟成。——《战国策·宋策》

    亟言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君亟定变法之虑。——《商君书·更法》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孟子·梁惠王上》

    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亟请广州府余暨南、番二县代求解免。——《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亟欲;亟盼;亟肄(加紧训练);亟务(紧要之事)

  3. 另见qì

〈副〉

  1. 屡次。如:亟叹(屡次感叹);亟请(多次请求)

  2. 另见jí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jí
【形】
(会意。甲骨文字形,是“亟”(古極字)字的初文。中间是一个站着的人,上面一横表示“极于顶”,下面一横表示“极于踵。”金文繁化字形,与小篆的写法相似。本义:极点,尽头)快速;迅速(含有急迫之意)〖urgent;imperative〗
亟,急也。——《广雅》
亟其乘屋。——《诗·豳风·七月》
小饭而亟之。——《礼记·少仪》
欲霸之亟成。——《战国策·宋策》
亟言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君亟定变法之虑。——《商君书·更法》

[查看更多]

亟说文解字

亟【子集上】【二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紀力切《集韻》《韻會》訖力切,𠀤音棘。敏也,疾也。《說文》从人从口从又从二。二,天地也。《徐鍇曰》承天之時,因地之利,口謀之,手執之,時不可失,疾之意也。《詩·大雅》經始勿亟。《左傳·襄二十四年》公孫之亟也。《註》急也。言鄭公孫宛射犬性急。

《廣韻》《集韻》𠀤去吏切,音唭。頻數也。《孟子》亟問亟餽鼎肉。《又》仲尼亟稱於水。

詐欺也。《揚子·方言》東齊海岱之閒曰亟。

與棘通。《詩·大雅》匪棘其欲。

與革通。《禮·檀弓》夫人之病革矣。

與極通。《荀子·賦論》反覆甚極。《註》極與亟同。

亟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亟字的张即之草书书法,张即之书法作品草书的亟字,张即之的草书亟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