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王羲之 魏晋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渡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嗤字释义

  • 拼音chī
  • 注音ㄔ,
  • 笔划13
  • 五笔KBHJ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从口,蚩声。本义:讥笑,嘲笑)同本义

    岂多嗤呼。——《后汉书·隗嚣传论》。注:“笑也。”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嗤靳(讥笑、羞愧他人);嗤嗤(讥笑);嗤鄙(讥笑轻视);嗤玩(嘲笑玩弄);嗤戏(讥笑戏弄)

  3. 形容布等扯裂之声。如:嗤啦

  4. 表示唾弃和惊异

    嗤,这话才叫怪。没了命,倒说没有什么恨。——叶圣陶《夜》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chī
【动】
(形声。从口,蚩声。本义:讥笑,嘲笑)同本义〖sneerat〗
岂多嗤呼。——《后汉书·隗嚣传论》。注:“笑也。”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嗤靳(讥笑、羞愧他人);嗤嗤(讥笑);嗤鄙(讥笑轻视);嗤玩(嘲笑玩弄);嗤戏(讥笑戏弄)


chī

[查看更多]

嗤说文解字

嗤【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赤之切《集韻》《韻會》充之切,𠀤音蚩。《玉篇》笑貌。《後漢·樊宏傳》時人嗤之。《廣韻》俗作𣣷。《字彙》譌省作嗤,附九畫,非,今攺正。

嗤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嗤字的王羲之行书书法,王羲之书法作品行书的嗤字,王羲之的行书嗤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