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董其昌 明代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董其昌主张学古变古,但在书法神韵问题上的迷信观念,却比古人尤有过之”。 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缓字释义

  • 拼音huǎn
  • 注音ㄏㄨㄢˇ,
  • 笔划12
  • 五笔XEFC
  • 五行

基本释义

〈形〉

  1. (形声。从糸(mì),爰(yuán)声。本义:宽松;宽大)

  2. 同本义。如:缓带(放宽衣带。从容自在的样子);缓服(宽松的服装。对戎装而言);缓带轻裘(宽松的衣带,轻暖的皮衣。形容从容儒雅的风度)

  3. 慢;不急迫。与“急”相对

    缓,舒也。——《广韵》

    夫人于事己者过急,于事人者过缓。——《战国策·卫策》

    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4. 又如:缓缓(缓慢的样子。同徐徐);缓步代车(慢步行走以代替乘车。同安步当车);缓辔而行(信马由缰地慢走)

  5. 柔软。如:缓土(柔软而松散的土壤);缓歌慢舞(悠柔美妙的歌声和舞步)

  6. 不陡。如:缓坡

  7. 软弱;柔弱。如:缓箭(去势微弱之箭);缓声(柔缓的音乐和歌声)

〈动〉

  1. 延期,延迟

    今夫缓于事己者,安能急于事人?——《战国策·卫策》

    君子以议狱缓死。——《易·中孚》

  2. 又如:缓死(宽缓减免死刑;延长寿命);缓召(军事用语。应受动员召集或临时召集的后备军人以及国民兵,因故延缓征召的,称为缓召);缓决(法律名词,对已宣判死刑的犯人,依据特定的状况,于一定时期内暂缓处决)

  3. 下垂。如:缓耳(缓弛下垂之耳)

  4. 苏醒,复活。如:缓气;缓醒

  5. 怠慢。如:缓怠(缓慢松懈;拖延怠忽);缓留(缓慢迟钝)

  6. 刑法等宽宏、宽恕。如:缓决(对死刑犯人暂缓处决);缓狱(宽缓刑狱)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huǎn
【形】
(形声。从糸(mì),爰(yuán)声。本义:宽松;宽大)
同本义〖relaxed;benottense〗。如:缓带(放宽衣带。从容自在的样子);缓服(宽松的服装。对戎装而言);缓带轻裘(宽松的衣带,轻暖的皮衣。形容从容儒雅的风度)
慢;不急迫。与“急”相对〖slow〗
缓,舒也。——《广韵》
夫人于事己者过急,于事人者过缓。——《战国策·卫策》
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查看更多]

缓说文解字

緩【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𦅻《廣韻》《正韻》胡管切《集韻》戸管切《韻會》合管切,𠀤音浣。《說文》𦇻,或省作緩。綽也。《玉篇》遲緩也。《廣韻》舒也。《釋名》緩,浣也,斷也。持之不急則動搖,浣斷自放縱也。《禮·樂記》其樂心感者,其聲嘽以緩。《疏》歡樂在心,故聲必隨而寬緩。《孟子》民事不可緩也。《疏》惟民事當急,而不可緩也。《前漢·朱博傳》齊部舒緩養名。《註》師古曰:其性遲緩,多自高大以養名聲。

《集韻》火遠切,音咺。苦緩切,音款。義𠀤同。

缓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缓字的董其昌行书书法,董其昌书法作品行书的缓字,董其昌的行书缓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