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李邕 唐代李邕(678年—747年),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人。 唐朝大臣、书法家,文选学士李善之子。出身赵郡李氏江夏房,博学多才,少年成名。起家校书郎,迁左拾遗,转户部郎中,调殿中侍御史,迁括州刺史,转北海太守,史称“李北海”、“李括州”。交好宰相李适之,为中书令李林甫构陷,含冤杖死,时年七十。唐代宗即位,追赠秘书监。作为行书碑文大家,书法风格奇伟倜傥,李后主称赞“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宣和书谱》“李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王右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传世碑刻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等。

缧字释义

  • 拼音léi
  • 注音ㄌㄟˊ,
  • 笔划14
  • 五笔XLXI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

  1. 引申为捆绑,拘禁。如:缧囚(捆绑囚犯);缧絷(捆绑)

  2. 缠绕。如:缧缧(缠绕的样子)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縲、纝
léi
【名】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绳索有关,累声。本义:黑索)同本义〖blackrope〗
虽在缧絏之中。——《论语·公冶长》



léi

[查看更多]

缧说文解字

縲【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力追切《集韻》《韻會》倫追切,𠀤音纍。《類篇》纍,或作縲。《論語》雖在縲絏之中。《註》縲,黑索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幽於縲絏。

《集韻》盧戈切,音驘。大索也。

缧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缧字的李邕行书书法,李邕书法作品行书的缧字,李邕的行书缧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