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徐伯清徐伯清 男,汉族,当代书法家,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并陆续出版了一套《常用字字帖》,其中的草书部分五千字,是由徐伯清先生所写。徐伯清先生出生于浙江温州雁荡山的中医世家,自小热爱书法,并得到张大千、吴湖帆、谢稚柳等名师指点。很长一段时间,他每天伏案10小时,用蝇头小楷录入200余万字《宋人轶事汇编》,被老师谢稚柳赞为“有六朝人笔意”。经过吴湖帆的点拨,他在颜体基础上,潜心钻研褚遂良和“瘦金体”。徐伯清对书法的执着一生未变,同时热衷书法教育,一生教过的学生难以计数,很多已成当今书坛的中坚力量。徐伯清所著《儿童学书法》一书首印七万册,并不断重版,影响了几代人。《常用

诤字释义

  • 拼音zhèng
  • 注音ㄓㄥˋ,
  • 笔划8
  • 五笔YQVH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从言,争声。因与言论有关,故从言。“诤”字本作“争”,“诤”是后起字,意思是强谏。用则可生,不用则死,程度比“谏”重。本义:直言规劝)同本义(尤指友谊诚挚的劝告)

    诤,谏也。——《广雅》

    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孝经·谏诤》

  2. 又如:默诤(背地里直言劝告);诤谏(以直言劝止他人的过失);诤臣(能谏诤的臣子);诤戒(告诫)

  3. 另见zhēng

〈动〉

  1. 假借为“争”。争论;争讼

    王凤为平理诤讼。——《后汉书·刘玄传》

    诤,讼也。——《苍颉篇》

    彼诚以天下之必无仙,而我独以实有而与之诤,诤之弥久,而彼执之弥回。——晋·葛洪《抱朴子》

  2. 又如:诤讼(争论);诤论(争论);诤薮(争讼的渊薮);诤辞(争讼之辞);诤诉(诉讼)

  3. 争奇;竞争

    虽时时与师友有诤有讲,然师友总不以我为嫌者,知我无诤心也,彼此各求以自得也。——明·李贽《与河南吴中丞书》

  4. 又如:诤治(竞相采取治国之道);诤心(争高低之心);诤竞(竞争)

  5. 通“争”。争夺

    有两虎诤人而斗者。——《战国策·秦策二》

    阘茸勇敢于饕诤。——《晋书·王沈传》

  6. 另见zhèng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zhēng
【动】
假借为“争”。争论;争讼〖argue〗
王凤为平理诤讼。——《后汉书·刘玄传》
诤,讼也。——《苍颉篇》
彼诚以天下之必无仙,而我独以实有而与之诤,诤之弥久,而彼执之弥回。——晋·葛洪《抱朴子》
又如:诤讼(争论);诤论(争论);诤薮(争讼的渊薮);诤辞(争讼之辞);诤诉(诉讼)
争奇;竞争〖contend;forestall〗

[查看更多]

诤说文解字

諍【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𠀤側迸切,爭去聲。《說文》止也。《韻會》謂止其失也。《正韻》諫諍,救正也。《前漢·王褒傳》諫諍卽見聽。《說苑·臣術篇》有能盡言于君,用則可生,不用則死,謂之諍。

《列子·湯問篇》東北極有人,名曰諍人,長九寸。

《集韻》通作爭。《孝經·諫諍章》天子有爭臣七人。

《集韻》《韻會》甾莖切《正韻》甾耕切,𠀤音爭。訟也。《後漢·劉聖公傳》平理諍訟。《晉書·王沈·釋時論》闒茸勇敢於饕諍。《註》叶平聲。

诤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诤字的徐伯清其他书法,徐伯清书法作品其他的诤字,徐伯清的其他诤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