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董其昌 明代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董其昌主张学古变古,但在书法神韵问题上的迷信观念,却比古人尤有过之”。 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谩字释义

  • 拼音màn,mán
  • 注音ㄇㄢˊ,
  • 笔划13
  • 五笔YJLC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

  1. 毁谤;谩骂

    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荀子·非相》

    媠谩亡状。——《汉书·两龚传》

  2. 莫,不要

    谩叹息,谩悒怏。——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3. 又如:谩言(休说);谩道(休说,别说);谩且(休得,莫)

  4. 轻慢,对人不尊重

    轻谩宰相。——《汉书·翟方进传》

    故桀纣暴谩。——《汉书·董仲舒传》

    长书有誖谩。——《汉书·外戚传》

  5. 又如:谩君(轻慢、失礼之君);谩书(态度轻慢的文书)

〈形〉

  1. 通“漫”。不切实,散漫

    太谩,愿闻其要。——《庄子·天道》

〈动〉

  1. (形声。从言,曼声。本义:瞒哄;欺骗)

  2. 同本义

    谩,欺也。——《说文》

    虔儇,慧也。秦谓之谩。——《方言一》

    偝则谩之。——《荀子·非相》。注:“谩,欺毁也。”

    是面谩也。——《汉书·匈奴传》

  3. 又如:谩欺(欺骗,诈骗);谩语(谎言,说谎);谩上不谩下(能欺骗上级,但不能欺骗众人);谩辞(欺诳的言辞);谩言(讲假话)

  4. 抵赖

    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吏以为大逆。——《史记·孝文本纪》

  5. 另见màn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mán
【动】
(形声。从言,曼声。本义:瞒哄;欺骗)
同本义〖deceive;hoodwink〗
谩,欺也。——《说文》
虔儇,慧也。秦谓之谩。——《方言一》
偝则谩之。——《荀子·非相》。注:“谩,欺毁也。”
是面谩也。——《汉书·匈奴传》

[查看更多]

谩说文解字

謾【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母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謨官切,𠀤音瞞。《說文》欺也。《史記·秦始皇紀》下懾伏謾,欺以取容。《晉書·𠛬法志》違忠欺上謂之謾。

《廣雅》緩也。《廣韻》慢也。《前漢·兩龔傳》媠謾亡狀。

欺毀也。《荀子·非相篇》鄕則不若,背則謾之。

媟汙也。《前漢·孝成皇后傳》淳于長書有誖謾。

汗漫也。《莊子·天道篇》繙十二經,以說老耼,中其說曰大謾,願聞其要。

《玉篇》莫般切《廣韻》莫還切《集韻》謨還切,𠀤音蠻。《揚子·方言》謾台,懼也。燕代之閒曰謾台。

虔儇,慧也,秦謂之謾。

《廣韻》武延切《集韻》《韻會》彌延切《正韻》莫堅切,𠀤音緜。《類篇》慧黠也。一曰欺也。《前漢·灌夫傳》謾好謝蚡。《師古註》謾,猶詭也。詐爲好言也。《集韻》或作䛲。

《玉篇》馬諫切《集韻》《正韻》莫晏切,𠀤音慢。《前漢·宣帝紀》務爲欺謾,以避其課。《師古註》謾,誑言也。音慢。

與慢同。《周禮·秋官·禁暴氏鄭註》民之好爲侵陵。稱詐,謾,誕。此三者,亦𠛬所禁也。謾,本或作慢。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半切,音縵。《類篇》欺語也。

《增韻》且也。通作漫。《字彙補》一作𧬒。

谩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谩字的董其昌行书书法,董其昌书法作品行书的谩字,董其昌的行书谩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