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王世贞 明代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生于嘉靖五年十一月初五,卒于万历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善书,然而书名不显。明人詹景凤说:“元美(王世贞)虽不以字名,顾吴中诸书家,唯元美一人知法古人。”这个评价并不低;王世贞除了能书,同时对书画理论也深有研究和见解,是卓有建树的书画评论家,著有《王氏书苑》、《画苑》、《弇州山人题跋》、《弇州墨刻跋》、《三吴楷法跋》等。王世贞的书法和他的文学主张一样,不师唐以后的人。

跋字释义

  • 拼音
  • 注音ㄅㄚˊ,
  • 笔划12
  • 五笔KHDC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从足,犮(bó)声。本义: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2. 同本义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左传·成公十三年》

    跋涉山川,蒙犯霜露。——《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大夫跋涉,我心则怃。——《诗·鄘风·载驰》

  3. 又如:跋援(犹攀登);跋履(登山涉水)

  4. 扭转

    跋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

  5. 又如:跋马(勒紧马绳,使马回转)

  6. 踏,踩

  7. 又如:跋浪(踏浪;破浪);跋足(踮起脚跟)

  8. 见“跋扈”

〈名〉

  1. 火炬,火把。如:跋烛(快要点完的蜡烛)

  2. 通“茇”。根部。泛指东西的底下部

    烛不见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礼记·曲礼上》

    烛尽见跋。——《聊斋志异·邵女》

  3. 文体的一种。附在正文之后。即后序

    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梦溪笔谈》

  4. 又如:跋尾(题写文字于书卷之后)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动】
(形声。从足,犮(bó)声。本义: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同本义〖climbovermountains〗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左传·成公十三年》
跋涉山川,蒙犯霜露。——《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大夫跋涉,我心则怃。——《诗·鄘风·载驰》
又如:跋援(犹攀登);跋履(登山涉水)
扭转〖turnround〗

[查看更多]

跋说文解字

跋【酉集中】【足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蒲撥切,音魃。《說文》蹎跋也。《玉篇》跋𨇨,行貌。《詩·鄘風》大夫跋涉。《傳》草行曰跋,水行曰涉。《釋文》韓詩云:不由蹊遂而涉曰跋。

《詩·豳風》狼跋其胡。《傳》跋,躐也。

《類篇》本也。《禮·曲禮》燭不見跋。《註》跋,本也。《疏》本,把處也。

《前漢·揚雄傳》跋犀犛。《註》張晏曰:跋,躡也。師古曰:反戾也。

《後漢·崔駰傳》黎共奮以跋扈兮。《註》跋扈,强梁也。

《篇海》足後爲跋。故書文字後曰跋。

姓。《五代名畫補遺》跋異,汧陽人。

《集韻》《正韻》𠀤北末切,音撥。義同。

《集韻》博蓋切,音貝。與䟺同。詳䟺字註。

《韻補》叶蒲麥切。《蘇軾·趙康靖公𥓓銘》遂授以政,歷佐三葉。濟于艱難,不疐不跋。

跋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跋字的王世贞其他书法,王世贞书法作品其他的跋字,王世贞的其他跋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