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曹全碑介绍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年在陕西省郃县旧城出土,现在西安碑林。内容为王敞记述曹全生平。此碑是汉碑代表作品之一,是秀美一派的典型。其结体,笔法都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清万经评此碑:“秀美生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曹全碑(国宝级文物)汉中平二年(公元185)高272厘米,宽95厘米明万历初合阳县莘里村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隶书也叫“隶字”、“左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在结构曹全碑上,改象形为笔画化,目的是为了书写方便、快速。始于秦代,普遍使用于汉魏。晋朝卫恒的《四体书势》说:“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

跟字释义

  • 拼音gēn
  • 注音ㄍㄣ,
  • 笔划13
  • 五笔KHVE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

  1. (形声。从足,艮(gèn)声。本义:足后为跟)

  2. 同本义

    跟,足踵也。——《说文》

    足后曰跟,在下方着地,一体任之,象木根也。——《释名·释形体》

    阽焦原而跟趾。——张衡《思玄赋》

    诘曲犹能辨跟肘。——苏轼《凤翔八观》

  3. 又如:跟蹠(脚后跟);跟踵(脚后跟);跟胫(脚跟与小腿);跟趾(脚后跟)

  4. 器官的基底部分。亦指物体的底部或后部

    每册之跟,自书精楷以表之。——《清稗类钞·鉴赏类》

  5. 又如:崖跟(山崖底部);跟底(底部)

〈动〉

  1. 追随于后

    有元地脚保识人前去跟寻。——吴自牧《梦粱录》

  2. 又如:跟我来;跟他走;小偷一直跟着他;跟屁股(紧跟不舍)

  3. 侍奉主人。如:跟前人(被收房的丫头);跟底(跟前,身边);跟马(旧时称跟随在官员车轿后面骑马的随从);跟房(旧时随嫁的婢女)

  4. 穿着(鞋),趿

    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5. 比;及;抵。如:不跟(不及)

  6. 旧时指女子嫁人。如:跟人

〈介〉

  1. 和,同

    甚么王八蛋的客,有胆子的快来跟三爷碰碰。——《老残游记》

  2. 只和指人的名词组合,介绍出与主体共同完成某一动作的对象。如:跟老乡们一起劳动;有事要跟群众商量

  3. 表示与某事物有无联系。如:他跟这事没关系;高山的气压跟平地上不一样

  4. 向,对——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对方,只和指人的名词组合。如:他要跟你谈一谈;跟大爷碰碰(同大爷较量较量);这事还没有跟领导汇报

  5. 表示处所,相当于“从”。如:他跟我借了一支铅笔;跟哪儿来(从哪儿来)

  6. 如同——引进比较的对象。如:今天的活儿跟往常一样

  7. 表示联合关系,相当于和、与。如:桌子放着笔跟纸;水跟土(水和土);孩子跟妇女(孩子与妇女);他的手跟脚都沾了泥比较“跟”、“同”、“和”、“与”:(1)——用作介词时,口语中常用“跟”,书面语现在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倾向于用“和”,较少用“跟”,用“同”则更少(2)——“与”多用于书面,尤其多用在书名、标题中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gēn
【名】
(形声。从足,艮(gèn)声。本义:足后为跟)
同本义〖heel〗
跟,足踵也。——《说文》
足后曰跟,在下方着地,一体任之,象木根也。——《释名·释形体》
阽焦原而跟趾。——张衡《思玄赋》
诘曲犹能辨跟肘。——苏轼《凤翔八观》
又如:跟蹠(脚后跟);跟踵(脚后跟);跟胫(脚跟与小腿);跟趾(脚后跟)

[查看更多]

跟说文解字

跟【酉集中】【足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痕切,音根。《說文》足踵也。或从止作𣥦。《釋名》足後曰跟,在下旁著地,一體任之,象本根也。《後漢·張衡傳》阽焦原而跟止。

跟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跟字的曹全碑其他书法,曹全碑书法作品其他的跟字,曹全碑的其他跟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