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

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会稽刻石历史遗迹:会稽刻石“会稽刻石”碑文图片浙江绍兴文化积淀深厚,遗存大量历代刻石与碑版,成为今人研究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情况的珍贵史料。其中存世最早的首推秦始皇东巡时所立的会稽刻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帝三十七年),秦王嬴政巡游江南时,曾在会稽祭大禹,他登上秦望山(原名天柱峰),以望东海。为了宣扬他统一中国的公德,于是命丞相李斯手书铭文,刻石记功,立碑石于秦望山(一说鹅鼻山、何山)之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会稽刻石”。由于系由李斯撰并书,故俗称“李斯碑”。碑文三句一韵,每字四寸见方,以小篆书写,共289字,其内容主要称颂秦王统一中国的业绩及秦王朝奉行的大政方针。后来司马迁将此全文载入《史记·秦

迹字释义

  • 拼音
  • 注音ㄐㄧˋ,
  • 笔划9
  • 五笔YOPI

基本释义

〈动〉

  1. 追踪;追寻

    逻者见之,知非其国人也,迹其所憩执之。——岳珂《桯史》

  2. 又如:迹察(寻迹察访);迹盗(跟踪查捕盗贼);迹访(寻访)

  3. 遵循。如:迹附(追随)

[查看更多]

文字详解


跡、蹟

【名】
同本义〖footmark〗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迹罕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迹和声响)
留下的印子〖mark〗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查看更多]

迹说文解字

迹【酉集下】【辵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資昔切,音積。《說文》步處也。《廣韻》足跡也。《左傳·宣十二年》遷大國之迹于鄭。《前漢·揚雄傳》擬足而投迹。《淮南子·說山訓》足蹍地而爲迹。

凡功業可見者曰迹。《書·武成》太王肇基王迹。《前漢·王褒傳》索人求士者,必樹霸迹。

凡前人所遺留者曰迹。《莊子·天運篇》《六經》先王之𨻰迹也。

凡有所遵循亦曰迹。《書·蔡仲之命》爾乃邁迹自身。《註》仲無所因,故曰邁迹。《前漢·平當傳》深迹其道,而務修其本。《註》謂求其踪迹。

凡有形可見者皆曰迹。《淮南子·說山訓》循迹者,非能生迹者也。《唐書·魏徵傳》豈有君臣同心事形迹者。

循實而考之亦曰迹。《前漢·功臣表》迹漢功臣。

《杜欽傳》將以求天心,迹得失也。

風迹,風化之迹也。《後漢·朱浮傳》頗欲厲風迹。

迹射,尋迹而射也。《前漢·王尊傳》將迹射士千人。

迹人,官名。《周禮·地官·迹人註》迹之言跡。知禽獸處也。

與跡同。《文中子·問易篇》心跡之判久矣。

與蹟通。《詩·小雅》念彼不蹟。《註》謂不循故道也。

叶卽略切,音爵。《陸機·演連珠》火壯則煙微,性充則情約。是以殷墟有感物之悲,周京無佇立之迹。《集韻》或作𨖊、𨒪。

迹字源演变

hao86网为您带来迹字的会稽刻石篆书书法,会稽刻石书法作品篆书的迹字,会稽刻石的篆书迹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