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书法文字 书法赏析

2020-06-19 来源:hao86 颜体 颜真卿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颜真卿被称继王羲之之后的书法“亚圣”。颜真卿不但开创了中楷、大楷的新范式“颜体”,而且创造了“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从他之后,中国书法由涓涓细流拓展为波澜壮阔的大江大河。

颜真卿

颜真卿缘何能创造“颜体”

但凡创造,皆是内因和外因相作用的结果,既有环境的影响,有自己的努力,更有对前人的继承,绝不可能一时兴起、横空出世的。

颜体书法形成的几个阶段

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说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艺事。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

从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可以说是第二阶段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以及其后接二连三地被黜,使他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灵的空间;这些,颜真卿“一寓于书”,将前期的“颜体”反复锤炼,炼形炼神,从而神形兼备,终至成熟。可以看到,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如印印泥。代表作有《郭家庙碑》(764)、《麻姑山仙坛记》(771)、《小字麻姑山仙坛记》(771)、《大唐中兴碑》(771)、《八关斋会报德记》(772)等等。

在六十五岁以后的十多年中,可以说是第三境界的历练。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作品有《元结碑》(772)、《干禄字书》(774)、《颜杲卿碑》(774)、《妙喜寺碑》(774)、《竹山堂连句》(774)、《李玄靖碑》(777)、《颜勤礼碑》(779)、《马璘碑》(779)、《颜家庙碑》(780)、《颜氏告身》(780)、《奉命帖》(784)、《移蔡帖》(785)等等。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颜真卿晚年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对生命与书艺在反省中得到悟彻,并将生命哲学与书艺哲学打通,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血泪斑驳,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栉比鳞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

《颜家庙碑》拓本(局部)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颜体

其一颜体楷书总体给人宽博雍容大气的感觉,笔法严谨,章法讲究,因此理性因素强。行笔上铺锋裹锋行笔,按中有提,以按为主。中楷、大楷居多。因此需要较大腕力甚至臂力乃至全身力,而书法的力不是蛮力而是一种气催生的柔中带刚之力。这种特点决定了学习者需要很强的控制力和一定的基本功,因此对于现在不能天天拿毛笔书写的人来说,显然不太适合小孩和初学者,更适合有些书法功力的成年人来学习。不合适写勉强写,终会落下僵化无神的俗病。

其二颜体楷书笔法森严,端庄大方,但整齐划一。颜体书法的三个阶段尽管有总体的一致性,但其中的差别也显而易见。因此学习者在临习前应该读懂所学对象的形神特征,尤其是神采方面应该有所悟得,了然于胸,再下笔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很容易写成状如算子的工艺美术字。

其三颜真卿行草书字迹留下不多,最主要的就是“三稿”,即《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祭伯父文稿》,具有很强篆籀行笔的特点,因此学习时除了有颜楷的基础外,最好应该有些篆隶书的基础,方能更快地入手。

其四借鉴历代学颜体的高手也是一种捷径。历代学颜者高手如云,五代的杨凝式;宋代大书法家没有不受颜体影响的,例如苏东坡、黄庭坚、蔡襄既学颜的楷书,也学其行草书,米芾主要学颜的行书;明代亦如是,如董其昌、王铎、傅山等等,尤其是王铎与傅山,将颜体楷书融入大尺幅的行草中,开创了行草书的大开大合的新面貌;清代的尹秉绶则将颜体的精神化入隶书的创作中,开创了整肃宽博的新隶书风格;清代何绍基也是活学活用,将颜体融入篆隶中,开创天女散花的行草新风尚。

其五学习颜真卿的品行。书为心画、字如其人是书法的真谛。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颜真卿的书法风格不仅来源其技法的锤炼,更来源于其完善的人格和大义凌然的行事方式。由此学习颜体者当然也应学习其品行,反过来说学习颜体也可以促进学习者品行的改善,最终达到人书合一、人书俱老的高境界。